曾老師名孝濂,1939年出生,今年83歲,土生土長的云南人。曾孝濂老師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級畫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暨美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云南美術家協會會員。
我認識曾老師是在2019年9月,當時,受朋友之邀,我有幸參加了由昆明當代美術館為曾孝濂老師舉辦的個人生物繪畫作品展覽。當看到近百件曾老師的繪畫作品,那么栩栩如生、精美絕倫,我震驚了,從中深刻地感受到藝術家與植物面對面的呼吸。
據說,曾老師的生物繪畫作品,所畫的物種,都是他親自到原始森林中采風,在身臨其境的環境中繪制完成的,有的植物品種現在已經絕跡或者頻臨絕跡。由于曾老師的繪畫生涯長達60多年,在他較早期給植物標本繪畫時,國內對生物種類標本的采樣留存還沒有像現在這樣使用照相機拍攝成彩色照片的條件,因此,那時對稀有植物的采樣留存能夠用彩色繪畫真實準確地記錄下來就顯得非常珍貴。也是通過這次畫展,我對曾老師及他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由此對曾老師的創作歷程多了份關注。
2021年9月,我再此受邀參加了昆明當代美術館為曾老師個人作品舉辦的第二次畫展。這一次的觀展讓我有機會跟曾老師進行了簡單的聊天,通過友人的介紹我對曾老師的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由此,也讓我對曾老師的認識有了升華,對他的才藝和人品更加敬重。
此次畫展曾老師的作品突出了鳥類和昆蟲方面的內容,也有部分新的植物類品種。作品依然還是那么五色斑斕、形神兼備、驚人陶醉。
然而,這次畫展讓我真正感到震撼的原因是,曾老師在上一年剛剛才做了一個肺部的外科手術,半個肺葉被切除了,這對于一位80多歲的老年人來講,精力和體能消耗很大,能挺過來都不容易。但是,對于一位將生物繪畫作為終身追求、而且有志要將相對小眾的生物繪畫進行科普宣傳、并流傳于世的人來說,曾老師硬是靠著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在手術成功之后,身體得到較快地康復。重要的是,曾老師康復的目的不是為了靜度余生,而是要與時間賽跑,用有限的生命為后人創作更多的藝術精品。這次畫展中的不少作品就是在那段時間里完成的,據說他為了搶抓時間,每天工作8個多小時,筆耕不輟。
正是秉承著這份執著,曾老師從事生物繪畫工作,一干就是60多年,至今仍在耕耘。這期間,曾老師為包括《中國植物志》在內的科研著作創作過2000多幅植物科學畫,為科技圖書插圖亦有2000余幅;出版了《曾孝濂百鳥圖精品選》冊頁(中國科普出版社出版)、《花之韻》畫冊(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以及《花花世界》、《一花一鳥一世界》、《鳥語》、《花香》、《曾孝濂花鳥小品》明信片(榮寶齋出版社出版);多次在中國美術館和香港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多次入選世界各地畫展,出版多種個人畫集,還應約為國家設計了多套郵票等等。可以說曾老師是:厚積薄發、大器晚成、著作等身......
曾老師的兩本繪畫專輯
曾老師設計的《中國鳥》系列郵票
曾老師是一位畫家,他用繪畫的語言和形式贊美大自然,呼吁我們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熱愛;曾老師又是一位植物學家,他的繪畫注重科學性,他常說:其畫作一定要經得起業界的考驗。能夠把科學和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近距離地關注關愛與我們共同生存的那些花鳥昆蟲,在這個領域,他做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曾老師還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年人,活一世終一事,將看似平凡的事情作成了不平凡,并自成一體,終成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