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古戰場上有三座小山:金巒山,南屏山,赤壁山.三山相連.從景區大門一直向前走,登上幾十級臺階,便來到金巒山.山上鳳雛庵.是三國名士龐統隱居讀書之處.當年徐庶向劉備舉薦,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三國演義>>鳳雛。
赤壁之戰,孫權與劉備聯軍能大獲全勝,龐統功不可沒.龐統在金巒山結識曹營的蔣干,假意投曹,騙取曹操信任,巧施連環計,讓曹操水軍大小船只都用連環大釘鎖住,戰時火起,無法逃脫。
南屏山, 相傳當年諸葛亮披發仗劍,步罡踏斗,向天帝借東風的祭風古臺就筑在這依山傍水的山上。南屏山是一堵綠色的屏風,一年四季蔥綠濃郁,風景如畫。往事越千年,赤壁之戰的漫江濃煙早已消散,沖天大火也已熄滅,但青山壁立,日月依舊,處處勝跡。在南屏山的綠樹掩映之中有一二進殿式的建筑物——拜風臺,又名武侯宮。拜風臺就是當年諸葛亮祭借東風的古遺址。
赤壁山頭,周瑜雕塑巍然矗立 周都督手持利劍,目光英武,面對曹軍的二十多萬強敵毫不畏懼,整個雕像把周瑜“欲與曹公試比高”的英雄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赤壁山腳下長江邊,巖峭壁立,山崖下亂石堆積,江水奔流,山崖上樹木蔥郁,亭飛檐翹.從長江渡船上老遠就可以望見赤壁磯石壁上刻著兩個大字,紅漆涂得格外醒目:赤壁.
傳說這兩個大字是周瑜在火燒曹營時,看到火光沖天,映紅了山崖峭壁,便用寶劍在山崖上刻下了"赤壁,因是巨手神筆,力蓋千鈞,字跡竟透過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體的“赤壁”二字。唐代詩人李白在游覽赤壁時寫下了“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著名詩句。
站在長江邊,立于赤壁旁,縱觀歷史風云,感嘆人世滄桑, 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丨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從古戰場出來,紅日西沉、華燈初上,赤壁漸漸淹沒在蒼茫的夜色中……
赤壁高鐵站
赤壁,這個名字記載了一場名垂千古的戰爭,記述了一代威震一世的英雄,東漢末年(公元208年),赤壁云集了多少英雄豪杰,在這里發生了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為奠定三國鼎立的政治局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代中華豪杰,在這里演繹了中國古代赤壁之戰悲壯的一幕。
三國赤壁古戰場,正是當年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在中國的歷史和軍事上都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現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鑲嵌在江南綠野之上。
《滿江紅》
——宋·戴復古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諸葛亮祭借東風的古遺址, <<三國演義>>如此描寫:
孔明曰:"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于南屏山建一臺......亮于臺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 督用兵,何如?"瑜聞言大喜.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來到臺前.......焚香于爐,注水于盂,仰天暗祝.
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旌旛轉動,瑜出帳看時,旗角竟飄西北,一霎時間東南風大起
鳳雛庵
瞭望塔
周瑜的石雕像,是為了紀念當年赤壁大戰時周瑜的英姿而建立的,雕像是1991年元月豎立起來的,雕像底座寬高各2米,長3米,人像高6.85米,由26塊花崗石雕砌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周瑜提劍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
三國東吳都督周瑜的石雕像
望江樓
《赤壁懷古》
——宋·蘇轍
新破荊州得水軍,鼓行夏口氣如云。
千艘已共長江險,百勝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強要一斗,君臣已定勢三分。
古來伐國須觀釁,忽突成功所未聞。
《赤壁懷古》
——唐·崔涂
漢室河山鼎勢分,勤王誰肯顧元勛?
不知征伐由天子,唯許英雄共使君。
江上戰余陵是谷,渡頭春在草連云。
分明勝敗無尋處,空聽漁歌到夕曛。
《詠史詩·赤壁》
——唐·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唐·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懷古》
——秋瑾
潼潼水勢向江東,此地曾聞用火攻。
怪道儂來憑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紅。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丨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