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室友月月跟我抱怨,說她沒有時間寫論文,我開玩笑的說,那你那個什么歐巴看完了啊?她一臉害羞的說:還差兩集。
上一秒把幾十集的電視劇兩天看完,下一秒又跟我抱怨著沒有時間。
我只好笑笑不說話,畢竟這不是第一次聽見這樣的話了。后來,我還是覺得讓她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更好一些。
我拿出紙給她算了一筆賬。假設一集電視劇45分鐘,每天看2集。一個月下來,花費在電視劇上的時間將是45小時≈1.9天,這樣算下來,她是真的沒有時間嗎?換句話說,如果能抽出看電視劇一半的時間,論文都可以很優質的完成吧。
聽到這里,她狡辯說:哎呀,道理我都懂,那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呀。
在她的威逼利誘下,我還是寫了這篇文章。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批優質的時間管理APP,從客觀上掌握一些方法。
但是請不要忘記,再好的工具都只不過是“輔助”,更重要的在于自己本身,稍后我還會寫一篇文章幫助大家從主觀上解決“為什么我就是做不到”。
看到這幾個APP,大家會不會覺得,這些APP不是都被推薦N次了嗎,請先別著急,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的不僅僅是APP,而是一個系統的方法。
接下來我先給不熟悉這幾個APP的朋友介紹一下,如果已經了解的,可以直接劃到最后看結論。
嘗試過用很多工具做計劃,之所以推薦這款APP,原因在于操作快捷,界面簡單,而且可以設置優先級,所有想做的事一覽無余。
我先舉幾個反例。
比如,手機自帶的日歷。
優點在于手機上劃時就可以看到,便于提醒;同時,缺點也恰恰在這里,每次制定計劃都太過麻煩,需要了解詳細時間。
但是通常,尤其是大學生,我們都不需要對時間有太強的把控力的。原因在于,在生活中,時間不能計劃的太過嚴肅,否則將會面臨計劃完不成的挫敗感與生活過于呆板的雙重壓力。
再比如番茄鐘。
我也嘗試過用它做計劃,但是有一個弊端就是不能重復命名,而且如果忘記使用,對數字有執念將會抓狂,故此,用作對日常生活的記錄不太適合。
滴答清單完全的避免了這些問題,用作每天伊始的計劃再好不過了。
同時,我還是要提醒一下,一個APP只做一件事就好。我也曾嘗試過用一個APP做全部的時間管理工作,漸漸的我發現,一個APP功能太強大以后,打開它前,你對它的定義也會不一樣。
反之,如果這個APP就是用來做計劃的,那個就是用來記錄靈感的,將會大有不同。
在介紹這個APP前,我必須坦白一個事實,我的記憶力特別的差,經常剛說完的事就不記得了。
比如老師突然留的作業,
同學讓你記的電話號碼,
...
錘子便簽恰好幫我彌補了這樣一個缺點:每當我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我都會在第一時間把它記下來。
過一段時間整理一下,你會發現一些神奇的事的。
太多人推薦這個APP了,就不具體介紹了,在這里我只建議一點,只用做“專注”時間。
我嘗試太多次記錄生活了,但是每次都會越來越混亂,最后我把它的用途只限于一點,那就是專注。
當你需要專注一段時間,打開番茄鐘一定能夠幫助到你。
錘子便簽和印象筆記的區別在于:便簽是用來記錄那些亂七八糟的鎖事的,而印象筆記則是用來記錄那些好文章好段落的。
總之一句話,印象筆記就是你的素材本。別再用微信收藏,小紅書收藏啦,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一個印象筆記代勞啦。
有了計劃,并能夠專注一段時間,瑣事有了家,好文章也有了歸屬,接下來還需要一個整理神器:思維導圖。
如果說前4個APP是為了收集整理專注,進行信息的輸入;那最后的思維導圖則是:用系統的方式進行輸出。
接下來,我總結一下這幾個工具怎樣聯合起來用。
當你想制定一些每日計劃,或者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時,請打開【滴答清單】;
當你工作的時候,尤其是需要專注時,請打開【番茄To do】,并設置成嚴格模式;
當你想寫一些隨筆,記錄一下自己的靈感時,請打開【錘子便簽】;
當你看見什么好玩的,好看的文章,想要收藏的時候,請打開【印象筆記】。
當你想寫一些系統的文章,需要整理思路時,請打開【思維導圖】;
在我淘汰了一大批工具以后,發現了一個簡單但是經常被忽視的道理:
簡單的恰恰就是最好的。
所有零散的內容已經分好類了,只要等你閑暇之余花上五分鐘時間整理即可。
以為看到這里就結束了,當然不是。
接下來是送給大家的福利時間:復盤。
近幾年很多人提到“復盤”一詞,在我看來,復盤最大的好處就是:優化效率。
只有知道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哪里了,才能夠彌補,讓自己不至于迷失在懶惰的世界里。
這樣,一周結束,只要看一下自己的【意外事件清單】,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時間到底浪費在哪里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先從浪費時間最多的地方入手,不計較那些小的得失,否則只會失去更多。
內容就這么多,希望能夠對大家產生一些幫助,如果有用,記得幫我點個贊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