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7.1文化遺產 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建筑技藝精湛,堪稱同時代工藝的典范;藝術成就突出,特別是墓葬中的壁畫,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文明內涵富有特色,眾多珍貴文物都反映了高句麗時期獨具特色的文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存續于漢唐期間,前后歷經約705年,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吉林、遼寧等地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物。
43.元上都遺址 2012年6月29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元上都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旗政府所在地東北約20公里處、閃電河北岸。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元代都城遺址,由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建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物,史學家稱譽它可與意大利古城龐貝媲美。
44.澄江化石地 2012.7.1 自然遺產
澄江化石地(Chengjiang biota )位于我國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群。澄江化石地生動地再現了5.3億年前海洋生命壯麗景觀和現生動物的原始特征,為研究地球早期延續時間為5370萬年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態等理論提供了珍貴證據,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和發現,不僅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這一非線性突發性演化提供了科學事實,同時對達爾文漸變式進化理論產生了重大的挑戰。澄江生物群共涵蓋16個門類、200余個物種化石(截止2012年)。
1999年11月1日國家郵政局發行的題為科技成果“T”字郵票中(4-1)寒武紀早期澄江生物化石群。面值80分。
45.新疆天山 2013.6.21 自然遺產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遺產位于烏魯木齊東北100公里,博格達峰北坡山腰。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0.8~1.5公里,最深處103公尺。湖濱云杉環繞,雪峰輝映,非常壯觀,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由博格達峰、巴音布魯克、喀拉峻-庫爾德寧、托木爾峰四部分組成,為著名避暑和旅游地。天池成因有古冰蝕-終磧堰塞湖和山崩、滑坡堰塞湖兩說。由天池流出的三工河為山麓阜康縣農牧業主要灌溉水源。天山天池風景區以高山湖泊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環擁,碧水似鏡,風光如畫。[23] 于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申請自然遺產的中國新疆天山成功入選,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
1981年9月1日,我國發行《祖國風光》普通郵票(普21),其中第九枚“天山”,同日發行的《祖國風光》普通郵票(普22),其中第五枚“天山”。兩枚郵票圖案相同,綠色畫面上展現的是天山原始森林及放牧羊群的天山山麓牧場。兩枚郵票不同的是,前者為雕刻版印刷,后者為影寫版印刷。
1985年10月1日,我國發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紀念郵票,其中第二枚“油田、天池”,郵票畫面由兩幅圖案組成,畫面右圖展現的是新疆天山天池的美麗風光;第三枚“天山牧場”,郵票圖案表現了天山牧場畜牧業興旺發達的繁榮景象:群山下的牧場上一位手持托盤的維吾爾族少女,身旁是奶桶和兩只綿羊,牧場遠方是放牧的馬群,牧民的氈房,以及山谷中高飛的大雁。

1996年8月8日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天山古名白山驛哄駛忠婪枉麗丐,我國發行《天山天池》特種郵票。這是一套展現天山天池風光的專題郵票。《天山天池》全套4枚郵票將4處天山天池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觀繪入郵票畫面。圖案分別為“高峽平湖”、“懸泉飛瀑”、“湖平雪峰”和“湖畔勝景”。
46.哈尼梯田 2013.6.22 文化景觀
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元陽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河、元陽、綠春及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
紅河哈尼梯田在1997年2月20日發行的FP2《云南風光》風光郵資明信片中出現過,其第3枚為“元陽梯田”。此次申遺成功,必將加快“紅河哈尼梯田”郵票的面世。
47.中國大運河 2014.6.22 文化遺產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作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上,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后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里,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利用了隋朝大運河不少河段,縮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自清末改漕運為海運,大運河才不再是國家經濟的大動脈了。國家郵政局定于2009年9月26日發行《京杭大運河》特種郵票1套6枚及小型張1枚。《京杭大運河》郵票6枚,圖案分別為:燃燈塔(北京)、天后宮(天津)、山陜會館(山東)、清江閘(淮安)、文峰塔(揚州)、拱辰橋(杭州)。小型張圖案為高郵鎮國寺塔。
48.絲綢之路 2014.6.22 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申遺部分22個遺產點在中國,包括各帝國都城、宮殿群、佛教石窟寺等。
絲綢之路全稱叫做“絲綢之路:起始端和天山廊道的路網”,全長5000公里,把古代全長80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給斷開了,截到中亞的七河地區,涉及到三個國家一共33個申遺點,其中中國是4個省共22個申遺點。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后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于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中國郵政定于2012年8月1日發行《絲綢之路》特種郵票1套4枚,小型張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