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書法?別爭論了,一定要符合這三個標準,再看看這個不知名的書法家,就知道了
審美標準差異最大的領域,書法首當其沖,專業圈和廣大老百姓,呈現兩極化的割裂,如果把各種書法展覽獲獎作品拿出來,估計早被老百姓罵翻了。
而老百姓所欣賞的田楷、館閣體,被專業圈所鄙視,認為是“印刷體”,沒有藝術性!
那什么是好書法?有沒有標準!
藝術,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所以才能有“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如果統一一種形式,注定是“死水一潭”!
但書法,是文字的藝術,離開文字的書法,注定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衡量一幅作品,是不是好書法,還是有幾個標準的:
首先,要下筆有由!
由:就來源,也是書法的筆法所在,是帖學,還是碑學,是魏晉,還是唐宋,是來自哪位名家!
啟功先生的書法,學習了包括歐陽詢、柳公權、李北海、趙孟頫、梁詩正等人的書法,他獨創“啟體”,但是每一筆都有出處。
其次:雅俗共賞!
書法,是一門藝術,過于“雅”的書法,往往不接地氣,容易犯“瑣細濃艷”的毛病,而一味“媚俗”的書法,往往會有“江湖氣”。
最后:有自家面貌!
既然是一門藝術,一定有個人的特色,有自己的情感所在,如果被古人所禁錮,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就是“書匠”,而不是“書法家”。
當年文徵明臨摹蘇軾的書法,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而他的老師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
至少符合這三條,才是好書法!像邵巖先生的“射書”,不知道符合哪一條,能讓他自信到說:已經超過王羲之《蘭亭序》!
估計也就是欺負王羲之那個時代,沒有注射器而已!
經常有人說,啟功之后,無大師!也是對當今書壇的一種不滿,而啟功的書風很正,多半來自他臨摹大量的清代梁詩正的書法!
梁詩正,時至今日,已經為人所知,當年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
他是雍正年間的探花郎,乾隆的老師,御用筆桿子,他工書法,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頫,晚年師顏真卿,編歷代名家書法真跡《三希堂法帖》,所書《十宮帖》為清代行書精品。
作為乾隆皇帝的筆桿子,朝廷重要文獻,均是他所撰寫,而且清代皇宮所收藏的傳世名帖,均有他的跋文,尤其是《十宮帖》的跋文,精美絕倫,被譽為“清代最美的行書”!
三余書社將他在名帖名畫的跋文匯集成一本《梁詩正書法集》的書法字帖,讓我們能再次目睹他嫻熟精湛的筆法,端正勻稱的結構、優美瀟灑的字姿、圓潤靈秀的運筆、密中有疏的布局,讓人稱贊不已!
今天特別向大家推薦《梁詩正書法集》的行書字帖,最后提醒大家,書封面有“三余書社”的二維碼為正品,其它均為翻印的低質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