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一位中國繪畫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對揚州畫派和近現代中國畫的發展有巨大影響。
《游華陽山中作》
石濤是明宗室后裔,原名朱若極,善繪畫、工書法,能詩文,與弘仁、髡殘、朱耷并稱“清初四僧”。
《一身獨往圖》
幼年經歷了世間最大的災難,國破家亡,父親自縊,出家為僧,改名石濤,從此開始了浪跡天涯的生活,半世云游,賣畫為生,晚年棄佛,還俗入道。
《平坡臨江》
動蕩的一生,造就了“矛盾”的石濤。
他身處佛門卻心向紅塵,身為明朝皇室后裔,兩次接駕康熙,山呼萬歲;
主動結交名門望族,意圖出人頭地,卻并未如愿。
《黃山白龍潭》
石濤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零丁老人、濟山僧……
法號有元濟、原濟等,自稱苦瓜和尚、瞎尊者,寓意深刻,世間對他的別號有這樣的解讀,“苦瓜和尚”:苦瓜,皮青,瓤紅,寓意身在滿清,心記朱明。
“瞎尊者”:瞎者,失明的人,寓意失去明朝。
《湖濱寫景》
石濤的繪畫作品,有尋丈巨制,也有冊頁小品,早年畫風疏秀明潔,師法宋元諸家,中期畫風氣勢磅礴,多用干筆枯墨,晚期粗獷淋漓,筆法肆意縱橫。
他把波折的一生與矛盾的內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淮揚潔秋之圖》
從淡墨開始,第一遍線的秩序清晰明確
趁濕交錯加第二遍,使墨氣充分發揮
以破墨的方式完成,要求兩遍以上的疊加完成
線結構是清晰明確的。趁濕疊加后變復雜
破墨法也要注意用筆,每一遍都要筆路清晰
注意書法用筆,線條用筆寫出。
整體調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