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入門
我們的眼睛有3 種不同顏色的色彩接收器,分別對紅、綠、藍3 種顏色做出反應。比如,藍色對相應的接受器刺激要大于其他的接收器,結果是使它向大腦傳送不同的信息。通過這種方式,不同色彩混合后會產生數以百萬計的顏色,被稱為色度(hue),影響不同的接收器。這些色調可以通過一個圓(通常被稱為色盤)以度數的形式展示。每60°會產生一個不同的基色。這些基色中的3 個被稱為第一原色(紅、綠、藍),另外3 個被稱為第二原色(黃、青、品紅),它們之間的6 個基色被稱為第三原色。
一個通用的計算模型被稱為HSB。它使用色度和其他兩個相關的術語,飽和度(saturation)和亮度(brightness,),來定義和描述色彩。飽和度(0~100%)是指色彩的鮮明程度與它最大可能的鮮明程度的比值。亮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0~100%)。純色具有最高的亮度和飽和度,使它們看起來更加鮮明。暗色亮度較低,使它們看起來暗一些。顏色越不飽和,看起來越淡,飽和度為0 時完全沒有顏色。正如你從電腦截屏上看到的那樣,很多顏色可以通過一個色調值和不同的白、黑、灰色度(shade)合成。
![]() |
在數字化設計中第一原色是紅、綠和藍。第二原色是青、 品紅和黃,在色盤上,兩類原色之間是6 個不同的色度。色度 值用度來描述(°),用十六進制表示的前面會標上井號(#)。 |
![]() |
通過調整色度的亮度和飽和度,大概每個色度可以得到46000 種不同的顏色。 |
![]() |
亮度和飽和度是比較復雜的概念,容易產生誤解,這使它們在討論顏色時不太常用。 |
也許討論顏色時使用色彩(tint)、色度(shade)和色調(tone)這三個術語是有好處的。當一個設計師說“我喜歡這個Logo 的顏色,但是它的色度應該更深一些”時,你會清楚地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把色調、飽和度和亮度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創建任何一種人眼可見的顏色。很多計算機顯示器通過紅、綠和藍三原色的混合呈現色彩。歷史上,藝術家曾經使用紅、黃和藍作為原色。印刷工業使用青、品紅、黃和黑來產生不同的顏色。計算機使用紅、綠、藍三原色, 因為顯示器發出這三種不同的光。通過對每種顏色在0~255 之間的賦值, 計算機顯示器能夠生成16777216 種不同的顏色。三種原色以最大值(R:255, G:255, B:255) 混合時, 將產生純白色光, 而三種原色的值都是0 時, 不產生任何光, 也就是產生黑色。此類顏色混合通常使用的是RGB 色彩模型。
瀏覽器可以識別十六進制以# 號開頭的網頁色彩值。一種顏色的紅、黃、藍三原色值,由數字(0~255 之間)轉化成了一組計算機可以理解的字符。在每一色階結束時,0 被替換成了“00”,而255 被替換成了“FF”。第一原色轉化成十六進制之后變成了 #FF0000(紅)、#00FF00(綠)、#0000FF(藍)。很多圖形應用程序可以在HSB 值、RGB 值和十六進制值之間自動轉化,但是作為一個設計師,理解每一個體系將有助于你更加輕松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