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1998年7月~2006年8月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手足癬156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并與單用西藥達克寧霜治療的132例進行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 1 一般資料 兩組288例均為我院門診病人,且所有患者真菌直接鏡檢均為陽性。按就診時間的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156例和對照組132例。治療組156例中,男84例,女72例;年齡15~68歲,平均(32±1. 8)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1. 5±0. 35)年;手癬43例,足癬86例,手足癬27例;水皰型53例,糜爛型28例,脫屑型75例。對照組132例中,男69例,女63例;年齡15~65歲,平均(31±1. 2)歲;病程1個月~6年,平均(1. 4±0. 40)年;手癬36例,足癬73例,手足癬23例;水皰型44例,糜爛型23例,脫屑型65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分型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P>0. 05),具有可比性。
1. 2 西醫診斷標準[1] (1)皮損常初發于單側2、3或3、4指(趾)縫間,并逐漸浸淫蔓延至手掌、手背、足跖、足跟; (2)皮損以水皰、糜爛、脫屑、角化為主,或患處浸漬、濕爛或粟粒大小水皰,攢集皮下,或皸裂脫皮; (3)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4)起病緩慢,易反復發作,入夏加劇,冬日可有皸裂; (5)皮屑直接鏡檢可見到真菌菌絲、孢子,或真菌培養陽性。
2 治療方法
2. 1 治療組 采用中藥浸泡加西藥達克寧霜治療。(1)中藥:苦參30g 側柏葉30g 白礬15g 皂礬15g 兒茶10g 米醋250g。加減:水皰及糜爛型者加蒼術15g、黃柏15g、茯苓皮15g;脫屑型者加紅花15g、僵蠶15g、蜈蚣3條。每日1劑,加水3000ml,煎液去渣待溫,然后浸泡患處,時間約為30min。(2)患處浸泡且待藥液自然干燥后外搽達克寧霜(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天1次。
2. 2 對照組 溫水洗凈患處后外搽達克寧霜(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天1次。
兩組治療期間手癬患者均禁用肥皂洗手,足癬患者均穿透氣性良好的棉襪及新鞋。且兩組均以7天為1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3 治療結果
3. 1 療效標準[1] 臨床痊愈:皮損、瘙癢全部消失,皮屑鏡檢及真菌培養陰性;顯效:皮損、瘙癢大部分消失,皮屑鏡檢陰性或有少量破碎變性的孢子、菌絲,真菌培養陰性;有效:皮損、瘙癢部分消失,皮屑鏡檢有少量菌絲、孢子,真菌培養陽性;無效:與治療前比較,各方面均無進步。
3. 2 治療結果(見表1)
3. 3 兩組治愈病例中治愈情況與療程的關系(見表2)
附 典型病例
張某,男, 36歲。于2003年7月23日初診。主訴:雙側手足皮膚瘙癢、糜爛、起水皰反復發作5年,加重2個月。體查:雙手指間、雙足趾間皮膚糜爛滋水、浸漬發白,掌心、足底可見多處成片粟米大小水皰,基底潮紅,指(趾)間散發臭味、流黃水,曾用達克寧、孚琪、皮康王等外用藥物治療,但療效不佳,故求診于我院。診斷:手足癬(水皰合并糜爛型)。
辨證:濕熱壅盛型。治療上宜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止癢。用中藥浸泡液泡手足后再外搽達克寧霜, 3日后復診,手足部患處瘙癢明顯減輕,臭味消失,糜爛處、水皰處明顯好轉。囑其繼續治療1周后,指(趾)間糜爛處均痊愈,皮膚恢復正常,掌心、足底的粟米樣水皰消失,自覺已無任何癥狀,隨訪1年,未見復發。
4 討 論
祖國醫學稱手癬為“鵝掌風”;足癬為“腳濕氣”、“臭田螺”。認為手足癬之水皰或糜爛者,多為濕熱蘊結所致;脫屑型者多為血虛)風燥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手足癬系真菌感染,多為間接感染,故阻止其傳染途徑尤為重要。中醫治療多以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止癢為主。臨床上常以浸泡外治法治療。中藥浸泡液以二礬湯加味組成。二礬湯來自《外科正宗》,為治療鵝掌風所設,具有燥濕解毒、殺蟲止癢之功。在上方中再配以苦參、蒼術、黃柏、茯苓皮,以此加強其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止癢的作用;且浸泡液以米醋為使,有利于藥物直達病所。同時再配合達克寧霜外搽,藥物能較好地滲透入皮膚深層,達到抑菌、殺菌的作用,故療效明顯,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