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是一個堅定的反戰主義者。我認為,一部優秀的戰爭題材影片首先反映的應該是對戰爭創傷的反思,是對戰爭殘酷性的揭露,是對人性的剖析,是對不義之戰的抨擊;而不是鼓吹戰爭有多么偉大和光榮,更不會讓人在觀看后只剩下仇恨。前文中我說過,任何靠“萬骨枯”造就的“一將功成”都不值得我崇拜。以前如此,現在如此,以后也會如此。
很多人提起經典戰爭影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拯救大兵瑞恩》。毫無疑問,這部由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拍攝于1998年的影片是一座藝術豐碑。電影不僅對戰爭的殘酷性進行了反思,而且對普通人的人性進行了挖掘。令觀眾在觀影后依然久久陷入沉思。
明天是休息日。我照例給朋友們推薦一部值得觀看的影片。我認為,這部影片非常適合當下觀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不多。但它確確實實可以躋身于世界著名戰爭題材影片前十。影片名字叫《細細的紅線》,又譯為《紅色警戒》。上映于1999年1月15日。描述的是1942年,發生于南太平洋上的瓜達爾卡納爾群島的一場登陸作戰。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南太平洋上,日美雙方展開激烈角逐,人性的底線在炮火聲中被徹底摧毀。隸屬美軍的“查理步兵連”接到一項艱巨的任務,他們受命登陸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奪回日軍占領的210陣地。日軍占盡地利優勢,防守固若金湯。面對殘酷的現實,上尉斯塔羅和下達命令的中校塔爾發生了爭執。塔爾認為諸位戰士應該奮勇向前,將平時訓練的技能都展現出來,而斯塔羅則認為在塔爾的勃勃野心驅使下,全連的士兵將走上一條不歸之路。斯塔羅最后被解除了職務,而眾位士兵仍然必須投入這場國家參加的“正義戰爭”。在長達數月的血腥戰役中,步兵連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從危機四伏的夜間偵察到艱苦卓絕的露宿野外,從陣地上遭遇的槍林彈雨到生還后醫院里承受的心靈創痛,戰爭中的一切都不可避免的落到他們頭上……
本片根據美國作家詹姆斯·瓊斯(James Jones)1962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并獲得第7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劇本、攝影、剪輯、音響及原創音樂提名;199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和榮譽提及;1999年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2000年澳大利亞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2000年電影旬報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部分影評:
《細細的紅線》透過一場勝得艱苦的戰役,對“戰爭”與“死亡”發出天問式的疑惑。全片節奏緩慢,頭十分鐘甚至安詳得有如南太平洋的風光片,在攝影與配樂均十分精致的氣氛下展開一場攻堅行動,這一個多小時的戰役是全片令人看得最興奮的精華。導演在此展現出他駕馭鏡頭的功力,利用漫山遍野的長草和鬼魅般出現的日軍,將戰爭中的荒謬恐怖感表現得很貼切。可惜在戰役結束后影片仍拖上一大段才劇終,以至壓軸戲威特的犧牲失去了應有的感人力量(騰訊網 評)
《細細的紅線》是一部以“二戰”為題材的影片,不僅重現出二戰中遏制日軍攻勢的關鍵戰役,還探索了在極端條件下軍人之間的緊密關系,戰爭被深刻且真實地在片中描繪出來。(國際在線 評)
該片主題的深刻近于深奧,致使影片上映后的票房并不如早前預測的理想,但無論是看過此片的觀眾,還是業內人士,都把它視為一部優秀的二戰影片;影片中所表現的關于“戰爭與生命”的主題仍然引起了人們的共鳴(新浪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