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哈爾濱市公安局道外分局東萊街派出所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革命化、群眾化、戰斗化的公安派出所”;1975年,東萊街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為“公安戰線永不褪色的一面紅旗”;1997年,國務院授予東萊街派出所“人民滿意的派出所”榮譽稱號。幾十年來,一代代東萊民警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弘揚“愛人民、講奉獻、保平安”的東萊精神;新形勢下,東萊民警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按照“堅持民意引領和問題導向,用重細節、高標準的工作贏得群眾滿意”的要求,說好每一句話,落實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個人……一代代東萊民警與百姓之間的魚水深情愈加濃厚。
東萊,一面飄揚了50年的旗幟。50年來,一代又一代東萊民警傳承 “愛人民、講奉獻、保平安”精神,特別是在新形勢下,東萊街派出所堅持民意引領和問題導向,不斷創新和改進工作,高標準完善每一個細節,“說好每一句話,落實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個人”,贏得了群眾高度滿意和由衷的擁護與愛戴,成為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典范。
哈爾濱市公安局道外分局東萊街派出所成立于1946年8月,1964年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作為重大典型推出,“警民魚水情”、“百家熟”和“拒腐蝕、永不沾”的先進事跡聞名于全國公安戰線。此后,先后被公安部命名為“公安戰線永不褪色的一面紅旗”,被國務院授予“人民滿意的派出所”榮譽稱號,獲得了“全國公安戰線模范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先進集體”等38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先后有3名同志被授予全國公安戰線一、二級英模稱號,13名同志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11名同志當選省、市勞動模范。
“面對歷史榮譽,心中會有種緊迫感和敬畏之心,我們每個人到所里工作第一天就讀歷史、知榮譽。作為東萊民警,不允許有任何閃失,不能給歷史榮譽抹一點黑,更不允許失誤后補救!東萊民警也因此習慣了‘底線思維’,對‘民意引領和問題導向’高度敏感和重視。”東萊街派出所第20任所長楊展慧說。
和諧源于責任、擔當與創新、發展:
深厚的警民魚水深情,一代代東萊民警悉心呵護“今年是東萊街派出所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革命化、群眾化、戰斗化的公安派出所’50周年。50年的實踐證明,堅持群眾路線是東萊街派出所取得輝煌成績的核心保證。一代代東萊民警悉心呵護了警民魚水深情50年,這份和諧源于公安民警的責任、擔當與創新、發展。”哈爾濱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任銳忱說。
這是一個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派出所,“警民魚水情”、“百姓之家”是東萊事跡的關鍵詞。東萊民警都有一顆赤子之心,派出所與轄區群眾50年的魚水深情,來自于一代代東萊民警對人民群眾持之以恒的真情付出。
“身處東萊,唯一的擔心就是怕大旗舉不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把東萊優良傳統繼承發揚下去,必須要把轄區打造成為人人互助、戶戶相幫的大家庭,工作必須有創新。”東萊街派出所所長楊展慧說。
東萊街派出所組建了由派出所牽頭,水、電、煤氣、醫院、學校、鐵路等18家單位參加的社會聯動服務網絡;自行研發了東萊街派出所居民自助網,為用工單位和居民搭建了無償用工的信息平臺;在轄區建立“愛心超市”,解決了特困群眾燃眉之急;制作了《鄰里守望互助卡》、“一分鐘溫馨提示牌”和“社區民警提示板”;在互聯網上開通“東萊街派出所博客”和微博,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與群眾簽訂維護社會治安、開展治安聯防的《警民互助公約》。為預防矛盾糾紛,派出所建立了案件反饋機制,并對涉及群眾利益的20多項業務實行登門服務。這些措施,正是東萊民警愛民為民、永遠追求、永遠不倒的東萊精神之精華所在。
“我和老伴在東萊轄區生活了幾十年,深深地為身在這樣的轄區感到幸福和滿足。雖然派出所的領導和民警因為工作需要發生了變化,但東萊民警始終都特別讓我滿意。有他們在,我就感覺我的親人在,我們的幸福感在。女兒要接我們去海南生活,兒子在好地段買了大房子讓我們搬過去,但我和老伴哪兒都不想去,我們就永遠住在這兒!”這是3月10日的警民座談會上,77歲的葛海珠老人的深情表述。
崇敬源于從警的初衷:
新民警進所第一件事就是學歷史、知榮譽
新民警都喜歡到東萊街派出所工作。每當有新民警進所,所領導就會邀請曾在東萊工作過的老同志、老領導、老干部和在東萊地區生活多年的群眾代表,講述東萊的歷史和老東萊人服務群眾的小故事,組織他們參觀東萊街派出所史展,講東萊的光榮傳統,講老所長尹燕珩的事跡,體會警察職業的珍貴和神圣,以增強他們作為東萊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身處東萊,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從警的初衷,對警察職業的崇敬之情瞬間就會強化。許多年來,全省公安機關許多兄弟單位都曾組織民警到東萊街派出所參觀學習,每個人都會在那里重溫自己心底那份最寶貴的職業理想。
“有事沒事的時候,我喜歡到東萊坐一坐,在這里會感受到心靈的凈化。將道外分局全體民警都打造成東萊式民警,始終是我們的努力目標。”道外分局局長朱濤說。
從上個世紀50年代的民警和群眾“一幫一定點服務”,60年代的轄區群眾婚喪嫁娶、貧困五保戶等 “四必到”,70年代的晝夜服務、登門服務、代辦服務等便民措施,80年代的 “向群眾報告工作”,一直到90年代的便民服務卡以及“一次辦成事,二次送上門”的承諾,以各種方式實現“百家熟”的東萊街派出所群眾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創新,有關經驗不斷被推廣。民警來到東萊工作,會明顯感到東萊街派出所的“與眾不同”。
“沒到東萊以前,只知道東萊是榜樣、是紅旗,但具體怎么樣對我來說是一個謎。當我到片里工作時,轄區百姓會經常提起我的前任片警,以及前任的前任等,說起他們之間互動瑣事的語氣就像一家人,我便明白了什么是東萊民警!”2009年調到東萊街派出所工作的民警張可心說。
務實源于心底那份深情:
不要錦旗要意見,堅持“民意引領和問題導向”
民意期待的要做好,民意反對的要堅決杜絕。
2010年,東萊街派出所向群眾提出“不要錦旗要意見”承諾,拒收所有錦旗,但對群眾投來的“反對票”和提出的各種意見卻欣然接受。東萊街派出所還定期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以民意和問題為導向加強和改進工作。
2013年年初,社區民警陳亮走訪居民吳楊時,吳楊在“您對派出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的回執單上寫上:建議增加攝像頭數量,提高東萊地區安全感。還有幾個群眾也提出了和吳楊一樣的建議。對此,東萊街派出所及時對轄區電子監控攝像頭進一步加密,到年底時已經實現了全覆蓋、無盲區。
有群眾提出公安窗口崗位最好在“大禮拜”也能對外辦公。東萊街派出所就在原來周末只休息一天的基礎上,通過微信預約等方式,民警隨時到單位為有需求的群眾辦理業務,不分節假日和休息日,方便了一些平時工作忙碌的群眾和學生。
東萊民警對待工作非常務實,為百姓辦事始終保持高度的主動性。這源于東萊民警心底對百姓的那份深情,各項工作也實現了高起點上的新跨越。2010年,東萊街派出所再次被授予“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先進集體”稱號。
榮譽源于完美,東萊永遠不會讓群眾失望:
“說好每一句話,落實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個人”
“說好每一句話,落實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個人”,是哈爾濱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任銳忱提出并經常強調的,這也成為東萊民警的工作標準。
張慶國原是五常市人,在東萊轄區購買了一套住房,因為對哈市的落戶政策不了解,張慶國來到東萊街派出所咨詢。當戶口員高霞告知他需要先去市局領取一個表時,張慶國顯得有些為難——他一個人在道外區打工,實在抽不開身去市局。高霞一聽他的難處,馬上安慰他說,自己正好要去市局辦事,可以幫他代領回來。張慶國對此很感激:“本來外地人到別的城市就有些發怵,尤其是到派出所辦事。可是在東萊,我覺得像是回到了自己家,警察真親。”
“保持東萊榮譽,關鍵要在工作上不斷追求完美,在為民服務、安全防范等方面努力做好各種細節,永遠不能讓百姓失望。”所長楊展慧說。
“百家熟”始終是東萊民警的工作法寶。有的年輕民警對“百家熟”概念認識不夠深刻,但來到東萊工作后很快便會深有體會,而且很快會身體力行。“東萊的‘百家熟’不僅僅是背戶口簿,更需要與轄區群眾互相認識并成為朋友。”所長楊展慧說。
東萊民警都覺得下片是件很開心的事情,但實際工作中卻要付出很多辛苦。他們入戶走訪都安排在18時30分到20時30分大多數居民下班回家的時間段,走訪一趟下來既費體力又費嗓子,一句話要重復無數遍。民警張可心說:“走訪1次得3個小時,口干舌燥,腿直發抖,但看到萬家燈火一片祥和,就非常有成就感。”
“你越是不下片、越是不走訪,就越叫不開門,就越不了解民意,警察和百姓之間感情就越生疏,也就無從了解人家對咱們工作有啥想法。親戚還得常走動呢,對不?”張可心說。
成敗源于細節:
每天提前半小時進入工作狀態
東萊民警都知道這個道理:老百姓要求一點不高,滿足一點就會有好評價,你服務時臉色好看些就會說你是好警察。上世紀80年代之前,老東萊民警冬天幫老百姓捅煙囪、夏天幫助掏院子里的積水。如今,東萊民警在服務百姓上依然努力做好每一個細節。“這些細節決定了東萊的成敗,也讓一代代東萊民警與百姓之間的感情形成了良性循環。”道外分局局長朱濤說。
群眾有時到別的一些窗口單位辦事,經常會因為對方態度差而傷心,但到東萊就不會。民警會讓對方先坐下,然后才是解惑答疑、辦理各種事項。
每天早晨,東萊街派出所民警都會提前半小時進入工作狀態。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辦事群眾等待,提前半小時能解決很多事情,很多群眾來派出所辦完事情還能正常上班。
一位外地老人來所里辦事,臨走前說:“東萊民警就是不一樣!”民警問:“大娘,東萊哪里不一樣?”老人回答:“你們對老百姓特別客氣,說話好聽。”
“我覺得當警察的最大樂趣是可以幫助很多人,別的職業不會帶給人這么深刻感受。每天為民服務大多是瑣事,但我們經常能聽到‘謝謝’二字,得到群眾感謝再苦再累也開心。”民警陳亮說。
“有時,我們自己到別的單位辦事,為了把事情辦成,往往得低三下四,嘴里還要哥長姐短地叫著。但我們不會讓群眾在東萊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從心眼里就要尊重群眾。”民警張可心說。
清廉源于敬畏:
50年無民警違紀,轄區不涉黃、不涉賭、不涉毒上世紀的60年代、70年代,東萊街派出所“拒腐蝕、永不沾”的清廉形象,成為人民警察職業道德的標準和典范。當時東萊轄區都是平房。現在商戶林立,鞋料市場、種子市場、陶瓷市場、雜糧市場、地下商業街、娛樂場所等等,民警面臨的誘惑和考驗完全不同于以往,面臨挑戰也是客觀存在的。
但是在東萊街派出所,講廉潔是絕對的,而且做到了極致。為了把自身完全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派出所在轄區11個居民委建立了《民主監督舉報箱》,公開監督電話,聘請47名警風監督員。由于東萊民警作風干凈,東萊轄區才能在50年時間里不涉黃、不涉賭、不涉毒,成為一片凈土,民警隊伍也保持著50年無違紀紀錄。
“到轄區走訪,為了增進感情,接受群眾遞過來的一瓶水、一根煙沒有問題。但在處理糾紛時,就絕不能接一根煙、一瓶水。”民警說。
不過,有時有些禮物實在難以拒絕。民警陳亮平時常去轄區照顧王大娘,老人每次出門去外地都會把家里鑰匙給陳亮,而不是交給自己的兒女,信任可見一斑。有時,老人會到派出所送來熟食給陳亮,陳亮無法推脫,便買些等價禮物給老人送去。一次,有位群眾出于感激給一位民警送來一條煙,看民警不要,還差點翻了臉。事后,這位民警買了幾箱小米和牛奶,給這位群眾送了過去。
東萊轄區在“黃賭毒”方面始終是塊凈土。他們在所有公共娛樂場所開業之前把好審核關,日常場所管理中,派出所實行管片民警檢查、領導檢查、民警交叉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所長楊展慧說:“一些娛樂場所的黃賭毒現象和民警廉政作風密切相關,民警必須和商家斷絕經濟上的瓜葛,必須勤檢查,放任私欲和放棄工作責任都不行。”
“我局始終積極鼓勵民警在東萊這個先進集體中建功立業,始終大力號召全局民警向東萊民警學習、發揚‘東萊精神’,自覺嚴守制度防線,強化作風養成,堅決做到為警清廉、嚴于律己、底線不破。”哈爾濱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任銳忱說。
成績源于奉獻,恪盡守土之責:
半數以上案件通過基礎工作破獲
講奉獻是東萊精神的重要內容,不怕吃苦受累,不計較個人得失,是東萊民警對新時代奉獻精神的最好詮釋。這里的民警幾乎沒有休息日、節假日,民警每天工作時間經常在十多個小時,在群眾、事業與家庭、個人的天平上,東萊民警總是將天平向工作傾斜。
2013年,哈爾濱市公安局確立了“創建全國最具安全感省會城市”的目標,全市萬人發案率繼續保持全國省會城市最低,這也為東萊“保平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人們都講東萊民警愛民服務第一,是百姓心中的好人、親人,其實東萊民警也是與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能人’,東萊的打擊防范工作也是一流的。”東萊街派出所老所長、現任道外分局政治處主任馬昌輝說。
警民聯手保平安是東萊傳統。2013年夏天,獨居的東萊轄區老治保主任、89歲的趙玉梅老人去世后,東萊民警為其操辦喪事,副所長馬穎整理其遺物時發現,老人家里所有的東西都與東萊街派出所有關:早年使用的治保工作手冊、執法監督員工作證、歷屆東萊民警全家福照片、民警生肖剪紙冊、陪伴老人一生的印有“治安聯防”字樣的紅袖標。
東萊街派出所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百家熟”基本功,提出“三變”和“三看三查”人口管理新理念。切實把進入東萊地區的各類人口全部納入管理視線,對轄區各類信息統籌分類、分級管理,創造了“出租房屋分等級切塊管理法”、“蛛網式公寓管理法”等工作經驗。同時,以信息化手段強力推進實有人口管理創新,在全市率先開展“可視化下片”,所內15名社區民警的人口熟悉率全部達到100%。通過基礎工作破獲的案件,年均達到破案總量的50%以上,打擊違法犯罪的成果始終在市局和分局派出所中名列前茅,涌現出了仲光波、徐遠濤等聞名全國的追逃能手,“打擊型東萊”正不斷創造著輝煌業績。
東萊街派出所實現了安全防范網格化、打擊犯罪信息化,充分發揮警務信息綜合平臺“應用熟”的科技優勢和基礎工作“百家熟”的自身優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擊方法。視頻監控全覆蓋,傳統的步巡車巡提升為現代化視頻巡邏,轄區內近400人的聯防隊伍落實定時段、定區域、定部位、定任務的聯防責任,同時建成東北三省首家市民安全防范體驗館,組建“平安家園宣講團”,構筑物防、技防、人防、意識防范“四結合”的全防體系。最新民意調查表明,東萊轄區社會治安群眾滿意度高達99.7%,兌現了“愛人民、講奉獻、保平安”諾言。
東萊街派出所鼓舞和激勵著哈爾濱市1.5萬名民警意氣風發、勇往直前,為警民一家親、攜手“創建全國最具安全感省會城市”譜寫輝煌壯麗、激情回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