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孔子: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漢族,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老師:郯子,萇弘,老聃,師襄 萇弘博學多才,知天文、識氣象、精音律、通歷法,常與周景王應對星象吉兇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國,專門造訪萇弘,對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而虛心求教。還有個老師是師襄。師襄是春秋時期的一位古琴家,在衛國做樂官。其實,讓他更加出名的還是孔子,因為他是孔子的老師。 大約在公元前496年時,孔子離開魯國到了衛國,聽說師襄是一位音樂家,便拜其為師,學習琴曲《文王操》。 其實孔子的理論 三人行必有我師 所以就算一個小孩子也可以說是他的老師 老子是他的一字之師:人人都可以成為他的老師
關于老子: 老子(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時誕生),姓李名耳,字聃(音dan第一聲),漢族,楚國苦縣(今河南周口鹿邑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史(相當于國家圖書館館長)。 老子的老師:從封神演義中看,老子的師傅是鴻鈞道人,他的原身是混沌(就是盤古開天前世界的狀態),鴻鈞有三個徒弟,大師兄是老子,二師兄是元始天尊,小師弟是通天教主,這就是封神演義中的說法。
關于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鄒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 孟子的老師:子思(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宋儒以為“堯、舜之道,自孔子傳之曾子,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nbsp;然而孟子在子思死后30年才出生,又怎么成為子思的學生呢?看來宋儒為了維護 自己的學說不惜說謊。 孟子的老師叫孔伋,是孔子的孫子。
關于墨子: 墨子(約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今山東省滕州市人,漢族,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子老師:儒學大師荀子 關于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后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老師:莊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他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思想創立莊子學派,但本源為道家思想,后人將他與老子并稱“老莊”.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莊子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但沒有師承. 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老子的關系: 老子、孔子、墨子都是春秋時代人。孟子和莊子都是戰國時代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和孟子(約前372~前289)是儒家。兩人分別是春秋和戰國時期的代表。 老子(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和莊子(約前369-前286)是道家。兩人分別是春秋和戰國時期的代表。 不過均不是真正的師徒關系。生存時期有時間差。 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但其開始時是學習的儒家學說,后來則背棄了儒家學說自創了其特色的墨家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