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消耗巨大,傳統(tǒng)石化能源急需替代品的今天,小型核動力能源的確是一個誘人的選擇。
安全、清潔、高效的小型核動力發(fā)動機,將使人類在很長時間內(nèi)擁有充足的能源,全球碳排放大大減少。
核能源經(jīng)過近70年的發(fā)展,雖然提出了各種概念,做過了很多實驗,但到目前為止,從核電站到核潛艇、核航母仍然以傳統(tǒng)的輕水反應堆為主流,核動力小型化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
如果僅僅把體積做小,那并不困難。無論是將空氣直接加熱噴射出去的“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還是用核彈爆炸驅(qū)動飛行的“獵戶座”飛船,它們的核動力裝置都不大。但都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對地球環(huán)境非常不友好,不宜在大氣層內(nèi)使用。
所以小型核動力容易,但要兼顧安全、清潔、經(jīng)濟、可靠就難多了。
“獵戶座”核動力飛船
一、熔鹽反應堆
2002年,由13個國家和地區(qū)組成的“第四代核能系統(tǒng)國際論壇(GIF)”提出了6種第四代核反應堆系統(tǒng),分別是:熔鹽堆(MSR)、超高溫堆(VHTR)、超臨界水冷堆(SCWR)、氣冷快堆(GFR)、鉛冷快堆(LFR)和鈉冷快堆(SFR)。
其中熔鹽反應堆(MSR)↑ 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能夠小型化的核反應堆選擇。它誕生于1946年的美國飛行器反應堆實驗(ARE)。
冷戰(zhàn)時,美蘇展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美國率先在NB-36H轟炸機 ↓上開展核動力飛行實驗,核動力裝置便是熔鹽反應堆。
與用水做慢化劑、冷卻劑的輕水反應堆不同,熔鹽反應堆中是高溫的熔鹽混和物。它既是燃料又是冷卻劑,核燃料均勻的融在其中。熔鹽在管道里流動,將核燃料釋放的熱能帶出,通過二級回路間接循環(huán)產(chǎn)生蒸汽,帶動螺旋槳飛行。
熔鹽堆的優(yōu)點很多:
1、高溫低壓,傳熱效率高,無需笨重的壓力容器,管道焊接也容易。
2、液態(tài)燃料,沒有堆芯熔毀的風險。天然負反饋機制,反應堆溫度過高時,鏈式反應能及時停止。
2、高化學穩(wěn)定性、高熱容性。結構緊湊、重量輕,適合小型模塊化設計。
3、熔鹽冷卻,不需要大量的水,可在干旱內(nèi)陸地區(qū)運行,也可在飛機、坦克等沒有大量水源供給的設備上使用。
4、釷基熔鹽堆的核廢料不能生產(chǎn)钚,不能制造核武器,有效的防止了核擴散,成為民用核能的重大優(yōu)勢。當然,這也是它當初不受軍方待見的原因。
蘇聯(lián)也緊隨美國,開始了代號圖-119(圖-95LAL)↑ 的核動力飛機實驗。使用VVR-C核反應堆,通過間接循環(huán)帶動2臺NK-14A型核動力渦槳發(fā)動機,共進行了34次飛行。
盡管采取了很多隔離屏蔽措施,但核動力飛機的輻射依然驚人,以至于駕駛艙要用厚厚的鉛包裹起來。
這種帶著核反應堆的飛機,就是一顆飛行的臟彈,一旦出事將會造成巨大的環(huán)境災難和人道問題,所以隨著洲際導彈的興起,核動力飛機就扔到一邊了。熔鹽堆的研究也隨之停止,直到40多年后,人們才重新想起它。
熔鹽反應堆是第四代核反應堆中的明星,其技術成熟后,可用在很多地方。
二、另一個具有良好前景的小型核動力裝置,是熱離子反應堆,也叫空間反應堆。
它原本是美蘇兩國為衛(wèi)星、宇宙空間站設計的核動力電源裝置,它將反應堆的熱能直接轉(zhuǎn)化成電能,再用電驅(qū)動設備運轉(zhuǎn)。
熱離子堆芯是95%的高濃縮鈾,堆芯外有特種金屬層,內(nèi)層是鎢(W),是熱電子發(fā)射極;外側(cè)是金屬鈮(Nb),是電子接收極;中間注入氣態(tài)銫(Cs)。電子從鎢極發(fā)射,到鈮極接收形成電流。
熱離子反應堆不但在宇宙飛行器上廣泛應用,在潛艇等深海潛航器上也有良好的前景。它體積小,重量輕,讓潛艇潛航時間更長,更靜音,隱蔽性更好,是常規(guī)潛艇、AIP潛艇、攻擊核潛艇動力升級的上佳選擇。
只是熱離子反應堆目前單堆功率還不夠大,尚不能滿足潛艇的高航速需求,而且熱效率低,只有3~5%,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未來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熟后,小型核聚變動力才是人類的終極目標。
核聚變資源豐富,氘、氚從海水中提取即可。核聚變清潔環(huán)保,幾乎沒有輻射,廢料也沒有放射性,核聚變釋放的能量也比裂變大的多。
一旦聚變技術成熟,將使人類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徹底擺脫困擾,也是邁向宇宙必不可少的動力。不過可控核聚變技術距離成熟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綜上種種原因,核動力小型化還停留在實驗階段,還有很多困難,不僅僅是水冷卻的問題。不過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小型核動力終將擔負大任,開啟'第二核紀元',幫助人類進入更美好的未來!
和風漫談原創(chuàng)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