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號禹,后世尊稱大禹,夏后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
夏朝皇帝姒啟,在位年不詳,姒禹之子。姒禹病死后,姒啟通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后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繼位后,姒啟又通過甘之戰,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姒啟在位晚期,發生武觀之亂,政局動蕩。姒啟驕奢淫逸,最終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姒中康,一作仲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詳,姒啟之第四子,姒太康之弟,后羿廢黜姒太康后立其為王。共在位13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縣西池下村)。
姒相,姒中康之子。姒相在姒中康病死后繼位,在位28年,被寒浞的兒子澆攻破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
夏朝后羿,本稱“司羿”,是“群司”(司空、司徒等)之一。“司”本義指知識和技能在家族中世代傳承。“羿”是“射師”之義。“司羿”是“世襲的射師”。在帝嚳時代,當時一位射師被任命為羽林軍教頭。到了夏初,因太康不理朝政,作為羽林軍教頭的司羿發動宮廷政變(此即“射日”),攝取夏政,史稱“后羿”(“后”由“司”字改造而來,意思是“世襲的帝王”)。后被家臣寒浞所殺。
夏寒浞(前2035--2004)元年甲戌,在位32年。夏朝第7代帝王。
夏帝少康(前2003--1983)元年丙午,在位61年。夏朝第8代帝王。夏帝相之子。父帝相被殺,母后緡逃至有仍而生少康。后奔虞。少康以汝艾伐殺寒澆,伯靡殺寒浞而復國。史稱少康中興。十八年,遷于原。在位六十一年。
杼夏,第九代君主,名字一作杼或作季杼。少康之子,槐的父親。在位17年。杼在位期間發明一種用獸皮做甲。《紀年》:帝或作帝寧,居于原。五年,遷于老丘。在位十七年。
姒槐,又名姒芬,夏主姒予之子,名君少康的孫子,夏帝槐(前1965--1922)元年甲申,在位44年。夏朝第10代帝王。夏帝杼之子。槐在位期間,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間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等,擴展了夏朝的勢力。
夏帝芒(前1921--1864)元年午辰,在位18年。夏朝第11代帝王。夏帝槐之子。槐駕崩后其子芒繼位,舉行了隆重的祭黃河儀式。除了把豬、牛、羊沉于河中,還豁出老本,把當年舜帝賜給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誠。這就是“沉祭”,一直延續了數千年的儀式。
夏帝泄(前1863--1843)元年丙寅,在位21年。夏朝第12代帝王。夏帝芒之子。泄在位期間,東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來朝謁見,接受了泄的爵命。這說明夷族已經承認了夏朝的統治。在位21年駕崩,葬于安邑附近。《路史·后記》作二十一。《紀年》曰:帝泄二十一年。
夏帝不降(前1842--1784)元年丁亥,在位59年。夏朝第13代帝王。夏帝泄之長子。扃的哥哥,孔甲的父親,泄駕崩后繼位。不降是夏朝第13任國王。即位后第6年討伐了九苑。不降晚年,因為兒子孔甲性情乖僻,擔心他治理不好國家,決定改變從啟以來實行的傳子制度,傳位于弟扃。這種將王位讓給兄弟的方式,史稱“內禪”。在位59年,不降駕崩后,葬于安邑。《紀年》:五十九年,遜位于弟扃。
夏帝扃(前1783--1766)元年丙戌,在位18年。夏朝第14代帝王。夏帝泄之次子,廑的父親,不降的弟弟。受兄內禪而繼位,在位18年,病死,葬于安邑。《紀年》作在位十八年。
夏帝胤甲(前1765--1746)元年甲辰,在位20年。夏朝第15代帝王。夏帝扃之子。扃駕崩后繼位。在位20年,駕崩葬于安邑。廑在位時,商的勢力已崛起,夏的國勢又趨衰落,退居于西河(湯陰)。夏王廑的得名來自他當政的時候,夏天天大熱異常,人民熱渴難耐,而當朝夏帝卻居住在夏季別墅,獨自納涼,故被人民譏諷為“廑”。
夏帝孔甲(前1745--1737)元年甲子,在位9年。夏朝第16代帝王。夏帝不降之子。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所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他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又篤信鬼神。
夏帝皋(前1736--1725)元年癸酉,在位11年。夏朝第17代帝王。夏帝孔甲之子。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寧縣境內。皋在位時,遷都于澠池(澠池縣)。《路史》作十一年。今本竹書紀年皋11年。
夏帝發(前1724--1707)元年乙酉,在位18年。夏朝第18代帝王。夏帝皋之子。他在位時,各方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矛盾日趨尖銳,夏國進一步衰落。今本竹書紀年發元年乙酉18年。《藍家族譜》夏帝發十歲癸巳,帝發十三歲丙申。
夏帝桀(前1706--1664)元年癸卯,在位43年。夏朝第19代帝王。夏帝發之子。桀,在位43年夏朝最后的一個國王,又名癸、履癸,商湯把他謚號桀(兇猛的意思)。發駕崩后桀繼位,為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建造許多豪華宮殿,無休止地征發百姓,強迫他們勞役。平民和奴隸紛紛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在位43年,國亡,被放逐而餓死,葬于南巢臥牛山(安徽省巢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