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簡稱。“冠心病”,以膻中部位及左胸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由心臟陰陽氣血偏虛以及寒凝、熱結,痰阻、氣滯、血瘀等因素而引起。
組成:黃芪30~50克,當歸12克, 白芍12克, 川芎9克, 地黃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4周為1療程。 必要時配服冠心蘇合丸或注射參附注射液。
主治:冠心病
療效:臨床治療25例,有效率96 %。
組成:黨參25克,麥冬20克,五味子15克,紅花15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瓜蔞20克,薤白15克,桂枝10克。
加減:氣虛重者加黃芪;血虛重者加當歸;血瘀重者加桃仁、川芎;陰寒重者加附子、細辛、麻黃;氣滯重者加木香、延胡索;痰濁重者加葶藶子、半夏,陽虛加肉桂。
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30天為1療程。
主治:冠心病。
療效:臨床治療71例,其中心絞痛者58例,心律失常者13例,總有效率為94 %。
組成:全蝎3克(焙干),蜈蚣3克(焙干),黃芪30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每日3次,每次12克,開水沖服。
加減:氣虛明顯者,加紅參15克,煎湯沖服;陰虧津傷者,加麥冬15克,玉竹12克,煎湯沖服;陽氣虛者,加參附湯煎湯沖服;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2克,煎服(便通即停)。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
療效:臨床治療15例,全部有效。
組成:丹參15克,益母草30克,生山楂15克,廣三七3克,檀香15克,黃芪30克, 淫羊藿15克,北細辛3克,石菖蒲10克,川芎15克。
加減:氣陰兩虛者加黨參、麥冬;陽虛寒凝者加制附片;血淤絡阻者加水蛭;痰濕內阻者加全瓜蔞;脈律不齊者加桑寄生、甘松(理氣止痛,開郁醒脾,外用祛濕消腫)。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毫升,早晚兩次服用,5天為1療程。
主治:冠心病。
療效:臨床治療210例,有效率92%。
組成:人參5克,附子15克,乳香(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10克,沒藥(散瘀定痛,消腫生肌)10克,蘇子10克,半夏10克,白芷10克,橘葉6片。
加減:偏心陰虛者,去附子,加阿膠、麥冬、玄參;兼腎陽衰者,加肉桂、巴戟天、仙茅、仙靈脾;失眠心悸者,加遠志、棗仁、牡蠣;內有蘊熱者,加梔子、黃連。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主治:冠心病
療效:臨床治療34例,有效率96.67%。
1.常規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主要成份為丹參、降香),每毫升相當生藥各1克,16~20毫升加入10%糖水靜滴,每日一次, 14天為1療程。
2.分型施治
(1)氣滯血淤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元胡10克,木香10克,山甲3克,枳實12克,牛膝20克,小茴香3克,地龍10克,桔梗10克。
(2)陽痹血淤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附片10克,水蛭6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山甲3克,半夏10克,蟅蟲10克,蘇木6克。
(3)氣虛血淤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20克,川芎10克,黃芪30克,赤芍15克,地龍15克,水蛭6克,黨參15克,大棗15克, 山藥15克,炙草10克。
(4)氣陷血淤型:桃仁10克,紅花10克, 當歸15克,川芎10克,黃芪30克,黨參15克, 柴胡6克, 升麻4克,知母10克,桔梗6克,蜜蟲10克,水蛭6克。
(5)痰阻血淤型:桃仁15克,紅花1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半夏10克、栝蔞15克,薤白10克,桔梗10克,山甲3克,蜈蚣6克,地龍15克,膽星10克。
(6)陰虛血淤型:藥用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郁金15克,地龍15克,全蟲10克,玄參15克,麥冬15克, 杞果10克,沙參30克,赤芍15克。
(7)腎虛血淤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水蛭6克,熟地30克,山萸10克,地龍15克,牛膝30克,巴載天12克,砂仁6克。
用法:上藥均每日1劑,水煎兩次,取汁濃縮至500毫升,分2~3次服完。其中全蟲、蜈蚣、水蛭另包研末吞服,附子另包先煎40分鐘。
主治:冠心病。
療效:臨床治療142例,有效率97.18呢。平均服藥25劑。
組成:炙甘草30克,生甘草30克,澤瀉30克,黃芪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自汗失眠者先服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兼證消退后服此方。
主治:心臟室性早搏。
療效:臨床治療20例,服藥少則3劑,多則12劑后均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
組成:太子參30克,雞血藤30克,丹參20克,川芎20克,赤芍20克,三七粉10克, 郁金15克, 甘草3黨。
加減:氣滯甚者加柴胡、枳殼各10克,栝蔞殼20克;苔黃、舌質紅者加黃芪、山梔子、川大黃;舌腫嫩、苔白膩者加川貝母、半夏、陳皮、蒼術;舌質淡、脈細者加當歸、白芍、太子參易人參;舌紅、少苔,加沙參、麥冬、五味子、枸杞子;陰虛陽旺血壓增高者加夏枯草、牛膝、地龍等。
用法:水煎服, 日一劑,50天為1療程。
主治:冠心病、肺心病、肺部炎性病變、風心病、高心病。
療效:臨床治療86例,有效率93 %。
組成:巴戟天10克,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紫苑10克,蛤殼15克,蒲公英20克,當歸15克,懷牛膝15克,肉桂4克。
用法:蛤殼先煎,肉桂后下。頭、二煎共150毫升,為一天量,每次50毫升,每日3次,兩周為一療程,連續4~6療程。
主治:肺腎氣虛型肺心病。
療效:臨床治療31例,均為急性期用西藥控制感染后用本方治療,有效率77.4%。
選穴:左側靈墟、屋翳、天池、心俞。
方法:采用掌摩法、復合震顫法。每分鐘200圈左右,前3穴,按摩12分鐘,心俞按摩4分鐘。按摩中患者感到心前區發熱并逐漸延及四肢和腰背,對于未出現熱傳感者宜酌情延長按摩6~10分鐘。
主治:冠心病。
療效:臨床治療105例,有效率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