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西亞阿拉伯人于中世紀創建的一個伊斯蘭封建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國(波斯語Tazi或Taziks的譯音),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帝國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權共和時期和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兩個世襲王朝。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東起印度河和中國邊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達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繼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之后又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國的興起改變了周邊許多民族的發展進程,在中世紀的歷史上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帝國的建立
參看穆罕默德


先知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是源于阿拉伯半島沙漠和半沙漠地帶的游牧民族,不論是根據猶太教的《圣經》和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的記載,都認為他們和猶太人有血緣關系,語言分類中也同屬于閃-含語系。原來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島中的以家族為基礎的部落。

從6世紀后半葉開始,由于埃及的混亂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間的連年戰爭,使得原先的波斯灣-紅海-尼羅河的商路無法通行,商人們改走更為安全的,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陸路。地處商路中段,東到波斯灣,西至紅海,北往敘利亞,南通也門的交通樞紐,麥加因此而變得繁榮起來。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開始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隨著傳教逐漸公開,伊斯蘭教徒開始增加,一些商業貴族家族成員也加入進來,并引起以倭馬亞家族為核心的麥加統治集團的關注。為了自身的統治利益,倭馬亞等貴族開始對穆罕默德進行迫害。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遷往雅特里布城。雅特里布因穆罕默德的到來而改名為麥地那·納比,意為“先知之城”,簡稱麥地那。

到麥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調解了該城原有部落間的爭端,建立了威望。他開始將自己的主張付諸社會實踐,以麥加的穆斯林遷士和麥地那輔士為基本力量,組建起穆斯林公社烏馬,并制定憲章,作為處理內部和外部事物的準則。

為了鞏固新生政權,穆罕默德指揮烏馬公社,以戰爭籌集財富和武器。624年,他發起了伯德爾戰役,以少勝多,襲擊了麥加倭馬亞家族的一支武裝商隊。這不僅給倭馬亞家族以沉重打擊,而且也被穆斯林們視為是安拉神佑的結果,大大提高了穆罕默德的威望,擴大了伊斯蘭教的影響。此后數年間,穆罕默德先后兩度與麥加軍隊交鋒。627年,穆罕默德以堅守之策,挫敗麥加萬人大軍對麥地那城的圍攻,解除了新興政權面臨的軍事威脅。此后,麥地那軍隊愈戰愈強,屢戰屢勝,迅速兼并周圍部落。與此同時,穆罕默德還派遣使者,游說半島各個部落,擴大伊斯蘭教的影響,使麥地那國家成為當時阿拉伯半島上最強大的政治、宗教和軍事力量。

630年初,權勢日漸鞏固的穆罕默德率萬人大軍兵臨麥加城下,雙方締結《侯德比耶和約》。麥加接受伊斯蘭教,而麥加貴族在宗教上的優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隨后,阿拉伯半島遠近的各個部落紛紛遣派使者往麥地那表示歸順,少數不服從者遭到鎮壓。自此,阿拉伯半島上的各部落民眾開始以伊斯蘭教為核心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

神權共和時期(632年~661年)

最后一位“純潔的哈里發”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的陵墓位于伊拉克納杰夫的阿里清真寺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病逝。穆罕默德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部落酋長們認為,他們對穆罕默德的服從,已經隨著先知的去世而告終結。于是,各部落停止進貢,各行其是。這一變故在伊斯蘭教歷史上視作“叛教”,引起了一系列有計劃的戰爭。為了讓貝都因人繼續效忠于麥地那,最后經各派協商,同意由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伯克爾出任先知在世間的代表,稱為哈里發(khalīfat Rasūl Allah,意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正是在他的領導下,叛教的部落重新回到了信徒的行列,阿拉伯半島恢復了統一,阿拉伯人開始了最早的對外擴張。


 634年,奧馬爾一世(634—644年在位)當選第二任哈里發,自稱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的繼承人”,從此開始擔任了穆斯林軍隊的總司令。他首先率領貝都因軍隊進入敘利亞,擊敗拜占廷,636年攻陷大馬士革,兩年后進軍耶路撒冷地區;繼而分兵東西兩路,展開全面進攻。東線接連攻破波斯軍隊防線,占領了伊拉克和伊朗大部地區;西線連敗拜占廷,占領巴勒斯坦和埃及。

 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在位時,帝國擴張戰爭更是勢不可擋。東線阿拉伯軍隊乘勝追擊戰敗的波斯薩珊王朝,進軍呼羅珊。651年,薩珊王朝滅亡,阿拉伯帝國奪得呼羅珊、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等地。帝國西線大軍則攻入北非利比亞的昔蘭尼加。

 正當對外擴張戰爭勢如破竹時,帝國內部發生分裂。以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為首的哈希姆家族對出身于倭馬亞家族的奧斯曼出任哈里發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并組建起什葉派,與奧斯曼所奉行的遜尼派相對立。穆斯林內部紛爭由此開端。656年,奧斯曼被刺,阿里繼任哈里發。但以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為首的倭馬亞家族拒不承認阿里政權。雙方數次火拼,未分勝負,僵持不下。不久,什葉派內部又出現分裂,部分對阿里不滿的下層穆斯林組建了一個軍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661年,該派刺殺阿里,神權共和時代結束。

 最初的四大哈里發由穆斯林公社選舉產生,歷史上將這4位哈里發統治時期稱之為神權共和時期,又稱四大哈里發時期。阿拉伯史學家把神權共和時期的四位哈里發叫做“拉什頓”(al-Rāshidūn 正統派)。這一時期,帝國版圖迅速擴張,為阿拉伯帝國奠定了基礎。

 在此期間,歷任哈里發利用北方拜占庭、波斯兩大帝國長期爭戰的有利時機,以及新的伊斯蘭教信仰帶來的團結和力量,和他們自身充分的沙漠作戰經驗(特別是利用“沙漠之舟”駱駝,而不是像北部的鄰居那樣騎馬作戰),以“圣戰”為名進行大規模的武力擴張。

倭馬亞王朝時期(661年~750年)
參看倭馬亞王朝


 大馬士革的倭馬亞清真寺公元661年,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里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他將哈里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成為了帝國的君主。阿拉伯社會開始進入鼎盛時代。阿拉伯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政府文件必須用阿拉伯語書寫。

 倭馬亞王朝時代是阿拉伯人軍事擴張的第二個高峰期。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的政權鞏固以后,阿拉伯人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在東線、阿拉伯軍隊侵入中亞,占領喀布爾、布哈拉、撒馬爾罕和花拉子模等廣大地區,直至帕米爾高原,與中國唐朝相對峙。另一支東線軍隊攻入南亞次大陸的北端,占領信德一帶。在北線,倭馬亞王朝曾3次發兵,圍攻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線的進攻最為猛烈,不僅占領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直到摩洛哥的馬格里布地區,還以皈依伊斯蘭教的北非土著柏柏爾人為主力,于711年跨過直布羅陀海峽,攻入西歐的伊比利亞半島。消滅西哥特王國后,阿拉伯人翻越比利牛斯山脈,攻入西歐法蘭克王國。732年,阿拉伯人在普瓦提埃戰役中失利,停止向西歐內陸的進攻。不過,他們在意大利和法國的地中海沿岸仍頻頻得手。到了8世紀中葉的倭馬亞王朝后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西臨大西洋,東至印度河,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封建軍事帝國。

阿拉伯人殘暴的征服統治,導致眾多被征服民族的怨恨不斷加劇。同時,遜尼派、什葉派及其他派別的教派爭斗日趨激烈,并逐漸與階級、民族矛盾聯結在一起。帝國不僅未能徹底把什葉派鎮壓下去,反而又出現了一個由先知叔父阿拔斯的后裔為主的阿拔斯派。各種反抗力量在720年后開始逐漸匯合。


阿拔斯王朝時期(750年~1258年)
參看阿拔斯王朝


 786年-809年哈倫·拉希德統治時期的帝國諸行省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釋奴艾卜·穆斯林在呼羅珊的力量,聯合什葉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說752年)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旗幟多為黑色,故中國史書稱該王朝為黑衣大食。

紊亂的政局,為西歐封建主和基督教會向東方擴張提供了有利的契機。11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多次侵蝕阿拉伯帝國的疆域,圣城耶路撒冷多次被占領。

12世紀末年,中亞新興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爾柱人,控制了哈里發,但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觀。

13世紀初,蒙古帝國開始興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滅了花剌子模。13世紀中葉,蒙古鐵騎沖入西亞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領蒙古軍隊橫掃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并于1258年攻陷帝國首都巴格達,1260年攻占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據說,除少數技藝高超的工匠外,巴格達全城約80萬居民被屠殺。為了不讓皇族的鮮血玷污戰刀,哈里發被裹在地毯里被戰馬踩死。阿拉伯帝國終于滅亡。


政治制度
除保持伊斯蘭教神權統治原則外,阿拉伯帝國大量吸收以拜占廷帝國為主的其他文明國度的制度,形成一種伊斯蘭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專制政體。

阿拉伯帝國的繼承制度既不同于中國的冊封制,也不同于西方的長子繼承制或是被某些地方所采用的幼子繼承制,而是一種被伊斯蘭世界所普遍接受的長者繼承制,即由皇族中的現存的最年長者繼承。由于政治斗爭的殘酷性,一個新皇位的繼承者往往要將其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部殺掉或將其關在自己的寢宮中,數十年不見天日。這樣極易造成王位潛在繼承者的心智扭曲或是知識匱乏,最終造成哈里發的素質低下,無力治國的局面出現。

元首:哈里發 
中央官制 
軍政官員、稅收官員、宗教官員 
地方官制 
五大行政區:總督(軍政官員)、稅務官、法官:(專司穆斯林案件。非穆斯林由各自宗教領袖負責。) 
經濟和貿易

出產
 富饒的兩河流域為帝國提供了充裕的產品,主要作物包括小麥、大麥、稻米、椰棗和橄欖。在阿撥斯王朝期間,耕地面積和產量由于灌溉工程的發展而得以大幅增加。

此外,各省還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來自努比亞的黃金、興都庫什山脈的白銀、伊斯法罕的銅以及中亞和西西里島的鐵,還有帝國境內豐富的寶石蘊藏。

在工業方面,各地出產制造的亞麻布、棉、絨毯、陶器等制品(有時還有絲綢)既有利于本地消費,又有利于出口。阿拉伯人還從在751年怛羅斯戰役中俘虜的中國戰俘那里學會了造紙術。

商貿
 商業在阿拉伯帝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首都巴格達不僅是阿拉伯帝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商業碼頭。此外,巴士拉、安條克、開羅、亞歷山大、凱魯萬、撒馬爾罕等城市也都是東西方中介貿易的重要商埠。

 早在伊斯蘭教創立時期,穆罕默德就認為,“商人是世界的信使和安拉在大地上的忠實奴仆”,并斷定忠實的穆斯林商人在復生日將“居于安拉寶座的蔭影之下”。《古蘭經》也明確規定鼓勵和保護商業是所有穆斯林必備的義務和道德。隨著帝國的形成,商業貴族也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的重要組成。文化傳統、地理位置、商人的社會地位和商業的巨大收益,使阿拉伯帝國出現了與當時東西方封建文明不盡相同的工商業繁榮局面。很多穆斯林商人活躍于亞歐非三大洲,從事以中介貿易為主的商業活動。阿拉伯商人的活動范圍從東南亞的蘇門答臘、馬來亞到南亞印度,再到西南歐的西班牙、北非的摩洛哥,甚至北歐波羅的海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都有。當時,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等地也聚居著大批穆斯林商人。中國的絲綢、瓷器,印度和馬來群島的香料、礦物、染料、蔗糖,中亞的寶石,東非的象牙、金砂,北歐和羅斯的蜂蜜、黃蠟、毛皮和木材等都是阿拉伯商人經營的商品。

 大規模的阿拉伯商業貿易,促進了亞歐非蘭大洲各個封建文明區域間的經濟文化交往,推動了中世紀印度洋區域和地中海區域海上貿易的繁榮與發展。


海運
 阿拉伯人的海上航行在發展航海業、造船業和帆船駕駛技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促進了航海所必需的地理知識和其他知識的積累。阿拉伯海員在長期的航行過程中,研究和詳細記述了印度洋上的季風,并且在航行中巧妙地利用了這種季風從而大大縮短了航行所一需的時間。在古代阿拉伯的地理書籍中也記錄了大量的海洋地理資料。
  
13-15世紀,阿拉伯人的航海技術得到了新的發展。十五世紀初,當中國明朝的航海家鄭和的船隊到達印度之后,鄭和雇用了阿拉伯導航來繼續前往東非的航行。一個世紀之后,卓越的阿拉伯航海世家的后代伊本·馬吉德(自稱“怒海之獅”)以熟諳如何在紅海和印度洋的驚濤駭浪中航行而聞名,后被阿拉伯海員奉為“保護神”。正是在他的指引下,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的船隊才順利渡過印度洋,開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這一時期,阿拉伯海船上的裝備也更加先進,從事遠洋航行船只已擁有整套的航海儀器,如指南針、測岸標方位的等高儀、側太陽和星體高度的量角儀、水陀等,還繪制了標有岸上方位物坐標、水深和風向的海圖和對景圖。阿拉伯航海家的活動范圍也日益擴大。在西歐沿海,非洲的東岸、北岸和西北岸,亞洲的南岸和東南海域,包括菲律賓和馬魯古群島,都留下了阿拉伯海員和商人們的足跡。

文化、藝術和宗教
穆罕默德和歷代哈里發都奉行較開明的文化政策,這使得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這兩個將不同民族融合在一起的紐帶為基礎的阿拉伯文化得以高度發展。

12世紀時的古蘭經
文學
文學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最具特色,也是阿拉伯人自己最引以自豪的領域之一。早期阿拉伯文學題材多為諺語、詩歌、故事,語言簡潔明快、犀利、樸實,體現了阿拉伯人狂放而直爽的性格。帝國強盛的時代,文學作品以散文為主,文字優美,比喻的使用趨于上風。《天方夜譚》(或《一千零一夜》)在數百年時間中被不斷完善。它汲取了印度、希伯萊、波斯、埃及、中國和阿拉伯民間文學的精粹,使其成為阿拉伯乃至世界文學中的明珠。

除了自身的文學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譯和改編古典著作方面,阿拉伯人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9世紀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為給伊斯蘭神學尋找“理論支持”竭力鼓勵并組織對希臘古典哲學的大規模翻譯活動。“智慧之城”巴格達擁有一大批專門的翻譯人才。據說,翻譯的稿酬以與譯著重量相等的黃金來支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德、托勒密、蓋倫、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臘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學、科學和醫學名著的譯本經整理、注釋之后,相繼問世。這一人類翻譯史上的偉大工程,既使人類古典文明的輝煌成果在中世紀得以繼承,又為阿拉伯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經歷了漫長黑暗的神權統治的中世紀,古希臘的著作在歐洲大都已經失傳。歐洲人是靠翻譯這些阿拉伯文的譯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繼而開始他們的文藝復興的。


哲學
阿拉伯人認為,除神學外,哲學是了解世界的必備知識。在融合伊斯蘭教“天啟”與希臘“賢哲探求”精神的事業中,帝國涌現出一批哲學家。阿拉伯第一位哲學家金迪(801年-873年)、倡導原始精神的德拉比(870年-950年)、完成融合希臘哲學與伊斯蘭教神學的巨匠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和獨樹“雙重真理”學說的伊本·魯德(1126年-1198年)等,對中世紀和后來人類哲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歷史學
阿拉伯歷史學家多采用敘述的方式,除應用個人的判斷,對于不同的若干組資料加以抉擇,對于論據加以組織外,很少致力于史料的分析、批判、比較或推斷。

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阿拉伯語歷史作品最初的題材,是以前的傳奇以及環繞著先知穆罕默德的各種宗教傳說。第一部以宗教傳說為基礎的著作,是《天使傳》(Sīrat RasūlAllāh),(著者是伊本·易司哈格);接著而來的歷史著作,是記載穆斯林征戰的著作,叫做《武功紀》(al-Maghā-zi),(著者有穆薩·伊本·歐格伯,瓦基迪等)。后來較正規的歷史學家中,包括阿卜杜拉·伊本·穆斯林·伊本·古太白(著有《知識書》(Kitāb al-Ma‘ārif)),艾卜·哈尼法·艾哈邁德·迪奈韋里(著有《長篇記述》(al—Akhb?r al— iw?l)),葉耳孤比(著有《世界史摘要》),哈木宰·伊斯法哈尼等。

泰伯里和麥斯歐迪是公認最偉大的阿拉伯歷史學家,其成就是后人難以逾越的高峰。

泰伯里的名字是穆罕默德·伊本·哲利爾,號艾卜·哲耳法爾(838年—923年),寫下了兩部偉大的著作:《歷代先知和帝王史》(Ta’r kh al-Rusul w-al-Mul k),另一部是《古蘭經注》。

艾卜·哈桑·阿里·麥斯歐迪,被稱為阿拉伯的希羅多德,他是采用紀事本末體編寫歷史的第一個阿拉伯人。他把所搜集到的資料編成三十冊的偉大著作,可惜保存到現在的,只有一部摘要:《黃金草原和珠璣寶藏》(Mur j al-Dhahab wa-Ma‘ din al-Jawhar) 。在這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中,麥斯歐迪除研究正規的穆斯林的題目外,還用研究了印度、波斯、羅馬、猶太的歷史和宗教。麥斯歐迪還是一位博物學家,他把關于礦物、植物、動物之間的秩序的見解總結起來,寫成一本專論,叫做《提醒和監督》。


藝術
阿拉伯世界對于藝術美有獨特的追求。由于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阿拉伯藝術作品中缺少對人物和動物造型的塑造。藝術家們的才思智慧都集中在書法藝術、幾何圖案和巧妙別致的構思中,具有明顯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征。

阿拉伯藝術家的獨特構思在華美壯麗的清真寺建筑的結構裝飾上集中地體現出來。高高的宣禮尖塔、大圓屋頂、半圓凹壁和馬蹄形拱門為基本特點的千萬座清真寺,形成了世界建筑中的獨特風格。


教育
昆它布(小學校)(kuttāb):接受六歲以上兒童學習,以《古蘭經》為核心,學習朗讀和書法;此外,加之阿拉伯語法、歷代先知的故事、初等算術原理和詩詞。女子可接受初級的宗教教育。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較低。 
第一所著名的高等教育機關,是麥蒙于830年建立的智慧館(Bayt al-Hikmah)。這是一個翻譯館,科學院和公共圖書館的綜合體。 
尼采米亞大學,尼采木·木勒克在1065年創建的,是一所宗教大學,專門研究沙斐儀派的教律學和正統的艾什耳里派的教義學。《古蘭經》和古詩,是這所學校人文學的主要課程。 
清真寺在教育體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除了昆它布附屬于清真寺之外。其中有舉行圣訓學的課程,還有不少學者集會講授各種學科,所有穆斯林都可以自由進入清真寺聽講。清真寺還是圖書收藏所。 
科學技術

天文
帝國的天文學在宗教、生產和航海貿易的需求下得以高度發展。阿拉伯人在巴格達、大馬士革、開羅、科爾多瓦等地建有當時世界一流的天文臺,并研制了相當精密的天文觀測儀器。以花刺子密、白塔尼和馬吉里等為代表的阿拉伯天文學家們所取得的成就,代表著當時人類天文學的最高水平。現代許多行星的命名和天文學術語都源自阿拉伯人。他們連續的天文觀測,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天文學家提供了約900年的記錄資料。


地理

伊本·白圖泰遼闊的阿拉伯帝國還培養了一批地理學家。花刺子密所著的《地形志》、伊本·胡爾達茲貝的《各地知識的最佳分類》、雅各特的《地名辭典》等,都是后人認識當時中亞、西亞、北非等地理概貌的經典文獻。14世紀,伊本·白圖泰歷時30年,行程12萬公里,東到中國、西至格拉納達、北達欽察汗國薩萊、南抵西非馬里的廣大區域內,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留下了長篇游記《在美好國家旅行者的歡樂》,同時具有很大的史學價值。


數學
阿拉伯人在數學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體現在對印度數字與零符號體系的改造與推廣,它不僅方便了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也導致了人類計算領域的一場革命。另外,來自花剌子模的波斯人花刺子密用印度數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阿拉伯數字)編寫了《積分和方程計算法》一書,系統闡述了最早的三角函數表,并首次將代數理論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歐麥爾·海雅木和艾卜·瓦法在方程計算理論上也頗有造詣。

醫學

穆罕穆德·拉齊斯所著《論天花和麻疹》相傳先知說學問有兩種:一是教義學,二是醫學,可見阿拉伯人對醫學的重視。伊斯蘭教的醫藥學以希臘醫藥學為基礎,但帝國地理上的擴展,使得穆斯林們獲得了更多新的疾病和新的藥物的相關知識。藥劑師和醫生要經過考試,才能營業。他們在古代的醫藥典籍中增加了水銀、丁香、肉桂、龍涎香、樟腦等藥物藥劑。當時阿拉伯商船曾將藥物大批運往意大利。15世紀初,中國明朝鄭和的船隊也在阿拉伯采購了大量的藥材,并交流醫學知識。直到17世紀以前,被歐洲人尊稱為“穆罕穆德·拉齊斯”的艾卜·伯克爾·穆罕默德·伊本·宰克里雅·拉齊(865年—925年)和“阿維森納”的艾布·阿里·侯賽因·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的醫學著作,一直被用作歐洲醫學院的教科書。


當時的經典醫學書籍有:

阿里·伊本·賽海勒·賴班·泰伯的《智慧的樂園》(Fir-daws al-Hikmah); 
艾卜·伯克爾·穆罕默德·伊本·宰克里雅·拉齊的《曼蘇爾醫書》(Kītāb al-Tibb al-Mansūri)和《醫學集成》(al-Hāwi); 
阿里·伊本·阿拔斯·麥朱西(Haly Abbās al-Majūsi)的《醫學全書》(Kāmil al-Sinā‘ah al-Tibbiy-ah) 
伊本·西那的《治療論》(Kitāb al-Shifā’)和《醫典》(al-Qānūn fial-Tibb); 
阿里·伊本·伊薩(Jesu Haly)的《眼科醫生手冊》(Tadhkirat al-Kahhālin); 

化學
阿拉伯人在研究化學等自然科學中,采用客觀實驗的方法。這是當時一個決定性的改革。在化學方面,阿拉伯人也做出了杰出貢獻。他們在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的傳統和實踐的基礎之上,增添了印度和中國的化學知識,并且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尋找點金石和研究煉丹術。但是根據他們的記錄表明,他們已發展起了尖端的實驗技術,能夠制造各種藥物,生產蘇打、明礬、硫酸鐵等各類用于工業生產(特別是紡織業)的化學制劑。由于化學的進步,阿拉伯人很早就發明了化妝品,制造香水,肥皂等,后來在十字軍東征,香水和肥皂一起傳入歐洲。


阿拉伯煉金術的開創者是查比爾·伊本·哈彥,他比早期的希臘和埃及的煉金術師更能夠認識而且陳述實驗的重要性,在化學的理論和實踐方面,他都有了顯著的提高。查比爾在其論文中科學地敘述了化學上的兩種主要操作:煅燒(calcination)和還原。還改良了蒸餾、升華、熔化、結晶等手段。這對后來阿拉伯,乃至歐洲都有著很大影響,穆斯林化學家稱查比爾為先師。


物理
阿拉伯學者對物理學的貢獻也非常大。他們制作了許多精確的儀器,測量物質密度和大氣層引力。

伊本·海賽姆(965年-1038年)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和阿拉伯光學之父,他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說明光在同物質中是在一條直線上傳播的,著作《論光學》,奠定了光學的基礎。


社會結構
帝國的社會結構發生過一些變化,但主要分為四層:


阿拉伯人
上層由先知家族、歷代哈里發家族、重要的遷士和輔士家族及各地總督等組成,下層為普通的阿拉伯武士。他們享有許多特權。


麥瓦利平民
麥瓦利平民是非阿拉伯血統的新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多為敘利亞和伊朗人,他們的社會待遇大大低于阿拉伯血統的穆斯林。


迪米
迪米階層是帝國境內的異教徒,主要是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和瑣羅亞斯德教徒。他們受到穆斯林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和種種宗教、社會歧視:所有迪米必須穿著規定的服裝,必須把木制魔鬼置于房屋墻上,其所作的不利于穆斯林的證詞也不被法庭接受。但與中世紀歐洲境內非基督教徒相比,他們的處境還算不錯。他們可以保持原有信仰,享有財產權,甚至可以在國家的高級機構中任職,無須參加圣戰,也不用擔心因異教信仰而被流放或被送上火刑柱。


奴隸
最低等級,基本不具備做人的資格。

奴隸買賣在阿拉伯帝國境內十分興隆。936年夏天,一個波斯商人用400艘船從非洲運來約1.2萬名黑奴。11世紀的縛喝城有一整條“奴隸販子街”。奴隸市場上還出售來自希臘、俄羅斯的白奴和來自中亞、印度的突厥黃種奴隸。奴隸用于采礦、水利工程、宮廷作坊和軍隊,也用于私人的宅內勞動和手工業勞動。

外交

阿拉伯帝國和唐朝
據說,穆罕默德曾經告誡他的弟子們說:“知識即使遠在中國,亦當往求之。”據《舊唐書·西域傳》記載,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帝國第三任正統哈里發奧斯曼派遣使節抵達長安與唐朝通好,唐高宗即為穆斯林使節赦建清真寺。此后雙方來往頻繁。在中國史書的記載中,大食使節來訪次數達37次。

751年,阿拔斯王朝軍隊在中亞怛羅斯戰役中擊敗唐朝名將高仙芝率領的唐朝和中亞各族聯軍,成功奪取了中亞西部河間地區的控制權,與唐帝國隔蔥嶺相對。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于757年向阿拉伯帝國求援,阿拉伯人隨即派遣數千士兵幫助平定安史之亂。這些士兵后來大多留在了中國,成為中國回回人的先人之一。此后,吐蕃趁唐將西域兵力調回、防務空虛之際,聯合阿拉伯人進攻唐朝。安史之亂之后,吐蕃與阿拉伯又在蔥嶺以西多次交兵,爭奪西域的控制權。在這個過程中,回紇作為唐的盟友得以崛起。

公元8世紀,中國之外的第一個造紙作坊出現在阿拉伯境內的撒馬爾罕。《旅程和王國》一書有這樣一句話:“紙是由俘虜自中國引入撒馬爾罕的。”幾乎與此同時,巴格達也出現了造紙作坊。他們的造紙技術都是由來自中國的工匠師傅傳授的。造紙術后來從阿拉伯傳往歐洲。

繼造紙術之后,一些中國的其它發明創造也通過絲綢之路傳進阿拉伯帝國,后來通過帝國的西班牙、西西里和法國部分地區傳遍歐洲,對西方的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公元8世紀中葉,中國的杜環去過阿拉伯地區,足跡遠至北非馬格里布地區的摩洛哥,并且將其所見所聞寫成一本書——《經行記》,為中國和阿拉伯文明的交往留下珍貴的記錄。

伴隨科學與文化交流的發展,不僅伊斯蘭教傳入了中國,而且阿拉伯帝國先進的數學、天文歷法與航海、地理知識也開始被中國人了解。

公元10世紀,阿拉伯商人蘇萊曼與航海家伊本·瓦哈比的商船由巴士拉與赫拉(Siraf)經海上絲綢之路駛進中國的廣州港。之后,他們對于中國風土人情的大量的敘述(由Abu Zeid Hassan整理),使得當時的阿拉伯世界進一步認識了中國。此類故事可能為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The Arabian Nights)提供了與中國有關的素材。


統治者列表
四大哈里發 632年—661年 哈里發 統治時間 
阿布·伯克爾 632年—634年 
奧馬爾一世 634年—644年 
奧斯曼 644年—656年 
阿里 656年—661年 
倭馬亞王朝 661年—750年 哈里發 統治時間 
穆阿維葉一世 661年-680年 
葉齊德一世 680年-683年 
穆阿維葉二世 683年-684年 
麥爾萬一世 684年-685年 
阿卜杜勒·馬利克 685年-705年 
瓦利德一世 705年-715年 
蘇萊曼 715年-717年 
奧馬爾二世 717年-720年 
葉齊德二世 720年-724年 
希沙姆 724年-743年 
瓦利德二世 743年-744年 
葉齊德三世 744年 
易卜拉欣 744年 
麥爾萬二世 744年-750年 
阿拔斯王朝 750年—1258年 哈里發 統治時間 
阿布·阿拔斯 750年—754年 
曼蘇爾 754年—775年 
馬赫迪 775年—785年 
哈迪 785年—786年 
哈倫·拉西德Hārūn ar-Rashīd 786年—809年 
阿明 809年—813年 
麥蒙Ma‘mūn 813年—833年 
穆塔希姆 833年-842年 
瓦提克 842年-847年 
穆塔瓦基勒 847年-861年 
Al-Muntasir 861年-862年 
Al-Musta‘in 862年-866年 
Al-Mu‘tazz 866年-869年 
Al-Muhtadi 869年-870年 
Al-Mu‘tamid 870年-892年 
Al-Mu‘tadid 892年-902年 
Al-Muktafi 902年-908年 
Al-Muqtadir 908年-932年 
Al-Qahir 932年-934年 
Ar-Radi 934年-940年 
Al-Muttaqi 940年-944年 
Al-Mustakfi 944年-946年 
Al-Muti 946年-974年 
At-Ta‘i 974年-991年 
Al-Qadir 991年-1031年 
Al-Qa‘im 1031年-1075年 
Al-Muqtadi 1075年-1094年 
Al-Mustazhir 1094年-1118年 
Al-Mustarshid 1118年-1135年 
Ar-Rashid 1135年-1136年 
Al-Muqtafi 1136年-1160年 
Al-Mustanjid 1160年-1170年 
Al-Mustadi 1170年-1180年 
An-Nasir 1180年-1225年 
Az-Zahir 1225年-1226年 
Al-Mustansir 1226年-1242年 
Al-Musta‘sim 1242年-1258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世界史上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六大古帝國
帶你一次性搞懂世界歷史——阿拉伯帝國篇
穆斯林是如何席卷世界的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阿拉伯帝國(一):歷史沿革1
亞伯拉罕宗教的繼承者-阿拉伯人
阿拉伯帝國:歷史與科技 一百年學術翻譯運動與五百年文化黃金時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考县| 莱州市| 邯郸市| 无为县| 渭南市| 永善县| 墨江| 莱州市| 杨浦区| 平顺县| 桂平市| 唐海县| 濉溪县| 淳化县| 永兴县| 屯留县| 襄垣县| 乌兰察布市| 客服| 安徽省| 甘谷县| 珲春市| 凤庆县| 新泰市| 乌什县| 和田县| 阿拉善右旗| 仁化县| 白沙| 伊宁市| 南京市| 繁昌县| 化德县| 滕州市| 漯河市| 无棣县| 大悟县| 汉川市| 鄯善县| 临泽县|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