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點,陪你讀書
前段時間,十點君讀到連岳寫的一段話,覺得挺在理。他說:
原來所謂的書香門第,有兩要件,一是硬件,原來的書籍和教育都很昂貴,窮人享受不了;二是軟件,即家庭里有讀書的習慣,這樣才能傳承,一個家族源源不斷產生人才。
現在硬件便宜了,甚至免費了。但書香門第也還是少數,就是因為軟件——父母長輩都閱讀的家庭,照樣不多。
有沒有閱讀的習慣,這事其實不光關系到上一代,也關系到下一代,下下一代。
相信有許多人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但一讀書,便會發現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比如:
想讀的書很多,卻不知從哪本開始?
或者是讀完了很多書,卻又好像完全沒讀過?
再或者是花了很多時間讀了很多東西,卻沒有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任何影響?
如果你常常有這些問題,那么說明你并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今天和大家介紹的書單君(微信號:BookSelection,拉到本文底部可以快速關注),就是這個能幫你解決這些疑惑的人。
在碎片化閱讀時代,我們正在被手機屏幕綁架,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占據了我們大多數時間。
培根早就說過,
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要生呑活剝,少數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長期接受碎片化的知識,往往很難形成自己的思想。
然而,十點君的好朋友書單君,卻好像是一個“異類”,他不但一直在堅持讀書,還一直在持續影響著身邊的人。
書單君曾給我推薦過一本書,書名叫《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里有一個重要觀點:閱讀目標決定閱讀方式。大意是說,一位讀者要追求的閱讀目標——僅為了消遣、還是獲得信息、或增進理解力——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只有做一個自我要求的主動閱讀者,才能眞正讀有所獲。
一般人進行碎片化閱讀僅僅為了消遣,然而書單君卻把網絡上碎片的知識作為起點。很多時候,這個知識點本身是沒有太大價值的,有價值的是去探索的過程。書單君常常捕捉自己認為有趣的知識,進行拓展閱讀,上網查資料,了解背景,到圖書館閱讀相關文章或書籍等等,順藤摸瓜,將碎片知識還原,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成為思維的一部分。
十點君可以負責任地說,書單君是我身邊最會讀書的人——我說的會讀,不僅是指他讀得多,還指他讀得精。
他讀書有個習慣,每讀完一本書,都會做筆記,而且,他還經常將這些筆記共享出來。常年的堅持,讓他養成了一個特異功能:拿到一本書,幾分鐘之內,他基本就可以告訴你,這本書值不值得讀。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個優點顯得尤其重要。
現在,他專門做了個公眾號,就叫“書單”(微信號:BookSelection,拉到本文底部可以快速關注),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吸引了十幾萬人關注。
他和我說,做這個公眾號,就是希望幫大家解決兩個痛點:
這個時代,稀缺的不是錢,是時間!
這是知識過剩時代的稀缺能力,也是資訊爆炸時代的必備技能!
如果翻看書單君的文章,你會發現他花在這個地方的心思真的不少。
不知道書友們是否讀過他們的這些刷屏文章:
《用uber接了幾回妹子,回來改造了一個公司》
《每個長不大的小蘿卜公司背后,都有一個窮忙的武大郎》
《整理了一個房間,影響了一個世界》
《要一夜情的用戶,還是長情的用戶?》
它們中,有幾小時突破10W+的,也有幾天時間過200W+的。
書單君常說,在別人都在拼命做加法的時候,他希望能幫你做點減法。因為他深信:“真正的書籍應是黑夜和沉默的產物,而不是白晝和閑聊的果實”,有營養的文章,也是如此。
毫無疑問,閱讀是件苦差事。它需要專注、紀律、耐心,像強壯肌肉一樣,也得每天定量的訓練,不過度勞累,又有一點壓力,你知道最困難的時刻會出現,也明白之后的快樂將降臨,只有體驗過這種感覺的人,才會真正體會到閱讀之美,也才會真正地把讀書當成人生的一大樂事——我猜書單君應該就是這樣的人。
人生苦短,閱讀使其變得美好而悠長。
如果你不知道讀什么書了,就關注“書單”吧
如果你對閱讀有什么困惑了,就去問書單君吧。
書單君還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份私家珍藏書單
1、《不知道怎么讀書時,就讀這6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