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朋友,每次和我們在一起聚會,都要提到她的婆婆,她婆婆是如何的小氣,不常給她兒子買衣服,過年的壓歲錢也給得少,情商還低不會說話,她們在一起總是不歡而散等等。
說得多了,我們對她婆婆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后來我們也都跟病了似的,每次聽不到她婆婆的事就覺得這次聚會沒成功,她不開口提,我們都主動問,“你婆婆最近又惹你生氣了沒有?”反正我們不問她也會說。
其實要是當做笑料似的說一下,也無所謂,女人都八卦嘛,八卦的素材可不就是那些家長里短的事情。
但她不是,她說得咬牙切齒,說得怒火滿腔,每次說到最后,如果我們不勸著,她簡直恨不得馬上回家和她老公離婚。至于為什么要因為婆婆的問題而扯到離婚,還是怪我咯,“誰讓你寫過一篇稿,《換老公等于換公婆》,我不換老公,怎么換公婆?”
她公婆真的沒有那么差勁,都是普通中國老人,小心眼有,私心有,本質還是善良厚道的,真沒做過太多傷害她的事情。
有一次,我被她說得實在受不了了,問她,“既然你不喜歡你婆婆,為什么每次都要談到她呢?你不覺得你把時間浪費在她身上太多了嗎?”
她怔了一下,“我有嗎?”
我們異口同聲,“有啊,太有了。”
她想想,也笑了,“我只是一直過不了心里的那個坎。”
有位姑娘已經和男友分手好幾年了,但她的朋友圈,她的微博,還總是時不時的提起這個渣男。
她忘不了當初她是如何對他好,放棄家鄉的穩定工作,跟著他去深圳創業。而他又是如何劈腿,事業稍微有點起色后就甩了她,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90后。
這些年他一直沒有換手機號,她就時不時的給他發微信罵他,或許是男人理虧,他倒是一直沒有拉黑她,但是也從不回應,任由她發泄。
朋友問她,你這么糾纏他是不是因為還喜歡他?
她想了想,很確定地搖頭,“不,我早就已經不喜歡他,我只是不甘心讓他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她認為像這樣的男人不應該得到幸福,所以她很想扮演一個正義天使,替天行道,來讓這種負心的男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可惜鞭長莫及,人家過得挺好,完全不受她的譴責控制,她只落得個自己的情緒永遠被他掌控的糟糕結果。
一提起他,她便失態、抱怨、不開心、憎恨。別人不提起他,她自己也會主動說,任何社會上的出軌新聞都會讓她聯想起他。
他人雖然走了,但他的魂靈是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她的心里。
小李很不喜歡自己的新任領導,因為覺得他沒什么水平,還特別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作為一個技術型專家,他是看不上這種外行領導的。
每次回家小李都悶悶不樂,總要當著老婆的面把領導今天所犯的各種錯誤或者出的洋相數落一遍,“開會都不知道講的是什么,念稿子都念不明白,這樣的領導我也是頭一次見了。”
老婆開始還覺得很新鮮,“啊,這么沒水平這么當的領導啊。”
后來就聽煩了,“要不別說他了,咱們說點好玩的事情吧。”
除了這個,小李沒什么可說的,領導已經成為他的心腹大患,在單位不敢說,回家再不能說,他覺得自己要憋死了。
連續說了幾周,他老婆終于受不了了,“你不是討厭他,你是愛上了他吧,否則怎么天天都要提到他?
小李感到可笑,“我,愛他?你搞錯了吧,我討厭死他了。”
老婆數著手指頭對他說,“你自己算算,你每天提到他多少次,吃飯時說,看電影時說,送孩子去幼兒園還在說,居然連夫妻生活的時候都要說,你不愛他干嘛要給他這樣的待遇?”
這大概是生活中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吧,很多人大部分時間所談論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
為什么會這樣?
大概是因為自己喜歡的人,已經被默認為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浪費精力和愛好去提起。而自己所不喜歡的人,卻成了魚梗在喉,上不上下不下,消除不掉又卡得難受,所以必須不吐不快。
但我不喜歡這樣,我不喜歡浪費時間去討論我不喜歡的人。
生活這么難,能開心就要開心。
生命這么短,只好都用來開心。
對于我不喜歡的人或者事,能解決我就解決,不能解決我就切割,切割不了我就忽視,總有一種辦法是用來對付他們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既然不喜歡,就不應該再給他們特殊待遇,不能再讓他們占據心頭、舌尖、眉梢的全部位置。那是只有喜歡的人,才配有的地位。
不停地談論、抱怨、指責,不僅不會損失他們分毫,還意味著持續浪費自己的生命值,那證明自己已經被不幸和痛苦所征服、擊敗、占有。
真正強大的人不是不會受傷,而是擁有一種十分珍貴的品質:克制。
他們不濫用自己的不良情緒,不會任由壞心情泛濫成災,而是用極為有限的時間內去處理自己的痛苦、煩惱、不甘心,然后在更多無限的時間內談論幸福、美好、溫暖。
你看那些樂觀的人,每天都活得好像毫無陰影,其實他們所承擔的痛苦和傷害從不比任何人小,他們只是懂得用快樂將不快樂壓縮在生命的小小角落,就像火把能夠驅散黑暗,就像陽光一出,漫天的烏云退去。
生命不該被浪費,但即使要浪費,也要浪費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浪費在所愛的人身上。
我愿意把余生都用來談論美好,談論愛,我不要屈服于不完美,我不要那抱怨的毒蔓,爬滿我的生命之窗。
本文文字原創
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