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4 07:39:26| 分類: 教師成長 | 標簽: |字號大中小 訂閱
教育生活無疑是需要教育信仰的。
在我們周圍,常常有老師抱怨自己工作很忙,備課、批改作業、找學生談心、上課,常常使他們精疲力竭,左支右絀,可是,稍稍加以分析,就可以發現他們在疲于應付這些事務性的工作背后透漏出的事實是他們盲目---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最終要把學生教成什么樣,也不知道要把學生需要什么,而是只知道圍繞考試的要求或者上級的旨意,為了學生的分數想盡一切辦法在腳踏實地的努力,卻從來不抬起頭來看看前面的路。
其實,這些都是缺乏教育信仰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當各種教育現象不斷的以各自的形式提出來之后,教師在既需要保證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學生真正需要的又要保證自己的工作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的情況下,都需要有堅毅和果敢的態度,都需要一種整體性的感覺,使得教師自己在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能夠保持保持頭腦清醒,保持一份從容,來維持和指導自己的工作,否則,教育就會陷入猶豫不決和隨意波動的狀態,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這是因為教育的每個對象都是獨特的,教育的每個問題在解決之前都不可能有充分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這種堅毅和果敢的態度和這種對教育問題的整體感覺是科學知識和實際經驗所不能給予的,只能是教師堅定的教育信仰的產物,沒有一定的教育信仰,沒有建立在一定教育信仰基礎上的堅定的教育信念,教育工作就會失去深厚的動力,廣大教育工作者也就失去了在面對矛盾困境時判斷和決擇的最終依據,失去了教育生活的意義。
真正教育信仰的缺失大抵應該是我們基礎教育中常見的現象,但這也正是基礎教育的悲哀。正如19世紀俄國教育思想家烏申斯基說過的那樣,“無論有關教學和教育的指示如何詳細,它們永遠不能彌補教師信念的不足。...對人進行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培養教育信念。任何教學大綱,任何教學方法,不管它是多么完善,但如果不能變為教育者的信念,那就只能成為教育者的一紙空文,而在實際上不能起任何作用。在這件事情上,甚至連最警惕的監督也不會見效。一個教育者永遠不可能成為教育指示的盲目的執行者;教育指示不經過個人信念的加溫,就不可能具有任何力量?!?/strong>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從來就是千古笑談。教育從來就不只是給學生傳授知識,而還應該包含有更為寬廣的育人內涵。一個教師既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去追求什么,怎么可能去言傳身教的影響別人呢?
因此,真正的教育是需要教師有真正的教育信仰。
這是因為一個有真正的教育信仰的人必然具有清醒教育的理性。
這是因為一個有真正的教育信仰的人必然具有強烈的教育情感。
這是因為一個有真正的教育信仰的人必然具有高超的實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