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貼之【頸椎病、肩周炎】
2013-03-09 08:55:19
閱讀(52) 評論(0)
系統分類:健康 個人分類:默認
什么是頸椎病、肩周炎?
頸椎病是指頸部骨骼、軟骨、韌帶退行性病變后,累及周圍脊髓、神經根、血管和軟組織,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病癥。
頸椎病的發病因素包括慢性勞損、外傷、不良姿勢等:
1.長期局部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損傷,引起局部出血水腫,發生炎癥改變,形成骨質增生影響局部的神經及血管;
2.外傷可以直接引起頸椎病。特別是外傷前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病變,一旦車禍時脖子被猛擊、向前沖,就會有頸椎關節的錯亂,引起頸椎病;
3.不良的姿勢是引起頸椎損傷的另外一大原因。現在很多年輕人得頸椎病,就是因為姿勢不好,長時間低頭工作,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睡在高枕上、長時間操作電腦、劇烈旋轉頸部或頭部、在行駛的車上睡覺,都屬于引起頸椎病的不良姿勢。
肩周炎是指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退變引起的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
肩周炎的發病原因一定程度上和頸椎病類似,大多是姿勢不良引起的,肩周炎的特點是肩部活動受限,好像手臂被粘在肩膀上了,不能抬高不能往后升。
歸根結底,這兩個病都是因為人年紀大了或者姿勢不當造成頸部和肩部氣血運行不暢。“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頸部血液循環加快、肩關節韌帶肌肉變舒展、神經復蘇活躍,正是治療骨傷病的最佳時機。血液循環加快,有利于帶走骨頭軟組織附近的“垃圾”,消除骨刺、水腫和炎癥。關節、韌帶、肌肉變舒展,有利于骨關節的復位;神經復蘇活躍,有利于疼痛、發麻的消除。
治療手段
頸椎病和肩周炎的冬病夏治主要是兩種思路:針灸、針刺和艾灸,加穴位貼敷。
針灸、針刺就是在具體痛處下針,膏藥貼敷的藥材主要采用白芥子、肉桂、細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藥,這款是膏藥貼敷的經典方。
“骨傷科的疾病是因為寒氣濕氣入侵,用艾灸的方法在相應的穴位上‘烘烤’,對驅寒祛濕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我們冬病夏治治療骨傷毛病,會大量用到艾灸。
使用艾灸有很多手法,有隔著生姜末、大蒜末、粗鹽艾灸,有對著痛處畫圈、點啄等,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
療程
3次為1個療程,連續3年。
治療提醒
以前大家認為骨傷病是個發病原理很簡單的病,哪里不舒服了就醫哪里,很有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意思。其實,現代中醫治任何病包括骨傷病,都會把病人當成一個整體來看,是不是腸胃不好、吸收不佳導致的骨頭神經疼痛?中醫還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來配伍不同的藥方,不是得同一種病就吃同一種藥。
比如說頸椎病,年輕人肌肉比較酸,這歸到脾經,需要在脾經上貼膏藥和配針對脾臟的方子;而老年人是長期勞作、勞損過度,就在腎臟上調節,補足腎氣。
再比如頸椎病和肩周炎的痛分成好幾種,如果是天氣變冷、吹了冷氣,關節好像僵住了,這要用溫暖驅寒的艾灸;如果是放射狀的疼痛,說明是神經性的問題,要用針刺;疼痛不劇烈,但是比較持續,可以用穴位膏藥貼敷的方法。
還有個誤區,以前大家認為骨傷科的內服藥可能會傷胃,能不用就盡量不用。以前的骨傷藥以活血化淤為主,會促進血液循環,可能增加饑餓感。現在醫院治療骨傷科疾病內服藥也很重要,要用健脾開胃的藥,增加人體的運化功能,調理體質。所以當醫生給你配內服藥的時候,也不要有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