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齊白石,大家并不陌生,他是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2011年5月,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被拍出4.255億元的天價。
▲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
2017年他的《山水十二條屏》在北京保利展會上以9.315億元拍賣成交!自此,中國最貴藝術品誕生!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那么齊白石的名氣這樣大,藝術成就這么高,是不是跟他的出身有關呢?
是有些關系,但是僅限于磨煉他的毅力與心性罷了。
齊白石并不是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受熏陶。相反,他早年生活十分貧苦,一家人經(jīng)常為糧食發(fā)愁。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都說去白石老人家里做客有兩樣東西是吃不得的,一是糕點,二是花生米。這,又是為什么呢?一壺熱茶,一碟花生米,談論著高雅的藝術,豈不妙哉?
在黃永玉的回憶錄中,曾提到,一次去齊白石先生家中做客,齊白石端上來兩碟小吃待客,一碟是吃了四分之一的月餅,另一碟則是屈指可數(shù)的花生粒。認真看去,花生邊結了蜘蛛絲,月餅早已蛀了蟲。若不是之前有朋友提醒過黃永玉,讓他做足了心理準備,他還真會被這一舉動,嚇上一跳。
這并不待客傲慢,如果你了解白石先生早年的經(jīng)歷,或許就能理解他為什么這么“摳門”了。
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
齊白石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于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其書法堪比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筆力雄厚、樸拙勁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1864年的元旦,齊白石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小鄉(xiāng)村,原名純芝。家里貧窮,常常因吃不飽飯餓肚子,雖自幼體弱多病,但是因為家里實在是太窮了無法養(yǎng)閑人,所以齊白石從小就跟隨家人去砍柴干活。他的祖父和父親為了養(yǎng)家糊口,外出打工,雖掙不了幾個錢,但是可以在主人家吃一頓飽飯。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齊白石從自小就對食物有一種異常的珍惜。
▲齊白石《半畝方塘》
1870年,齊白石開始從外祖父讀書,常用習字本、賬薄紙作畫。因家里貧窮,他就上過一年的學,一本《論語》沒學完,就被迫輟學了,但是他對知識的汲取實在是太渴望了,有一次因為讀書都忘記了撿柴,被疼愛自己的祖母狠狠的批評了一頓,這便成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回憶。從此以后他立志要努力掙錢,讓家里擺脫貧困。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人生的導師周之美,拜師學習雕花木匠。由于刻苦認真加上天賦異稟,他很快小有名氣,找他做木工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家庭狀況也好了起來。后來,他在做木工之余,以殘本《芥子園畫譜》為師,習花鳥、人物畫。
▲清王槩《芥子園畫譜》
1889年,他遇到了人生第二位導師著名畫家胡沁園,他對齊白石也有所耳聞,很欣賞齊白石的藝術才華。于是齊白石便拜其于師,專心學習繪畫。自此,改行成為了一名畫匠,正式邁進了藝術的殿堂。
成為畫匠的齊白石生活水平直線上升。慢慢的幫助家里脫離了貧困,蓋房娶妻生子,生活非常安定,但是齊白石卻感覺,人生的意義在于折騰。
因為,他發(fā)現(xiàn)很多買他畫作的人都嫌棄他的沒文化,不讓他署名,也有很多同行摒棄他曾經(jīng)的木匠身份。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齊白石在40歲的時候,為提升畫作,勇敢地走出了家門,開始了自己“五出五歸”的游學路。
▲齊白石《富翁梅花》
這期間他周游了許多地方,大開眼界,在途中還飽覽郭所藏徐渭、八大、金農(nóng)諸名家真跡。后來,齊白石遇見了陳師曾,如果沒有陳師曾,也許齊白石仍然是一個名氣不大的鄉(xiāng)村畫家。在陳師曾的指示下,齊白石的畫作終于突破,形成了一種用筆大寫的寫意風格。
在結束“五出五歸”的游學路后,在家鄉(xiāng)葺“寄萍堂”,開始8年的山居生活,潛心吟詩作畫。
他對八大山人、石濤的花鳥畫多所取法,畫筆更見簡練,但草蟲寫生,多工致,間或以寫意出之。書法學金農(nóng),得其神髓。
然而好日子沒過幾天,土匪就來了。為了躲避匪患,57歲的齊白石迫于生計便去了北京闖蕩定居。
▲齊白石《小品》
齊白石從來不畫自己沒有看到過的東西。
眾所周知,白石老人畫的蝦非常惟妙惟肖,蝦的形態(tài),活潑、靈敏、機警,生命力統(tǒng)統(tǒng)表現(xiàn)在紙上。他之所以能使蝦畫得生動和諧,并非偶然。
▲齊白石《蝦》
因為齊白石掌握了蝦的特征,所以畫起來得心應手。寥寥幾筆,用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xiàn)出一種動感。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于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的腰部,一筆一節(jié),連續(xù)數(shù)筆,形成了蝦腰節(jié)奏的由粗漸細。
為了畫出蝦的形態(tài),他在家養(yǎng)蝦,每天觀察蝦的游泳,玩耍,獵物,描繪這些動態(tài),非常努力。他不僅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畫蝦,還研究了草木魚蟲的寫生。齊白石的畫作,反對不切實際的幻想。他追求自己所描繪的物體的精神,試圖找出物體的質感,通過簡潔的筆觸達到形神兼?zhèn)涞男Ч?/p>
▲齊白石《蝦》
齊白石一生的亮點是詩書畫印,被贊為東方奇才、一代宗師。但齊白石最吸引我的地方,卻是他的人格和骨氣。白石老人的氣節(jié)和傲骨,著實令人敬佩。
齊白石一介布衣,在面對日本入侵時期,他表現(xiàn)出了濃濃的愛國之情令人敬佩。當時有日本軍官早就聽說了齊白石的名氣,很想要請他作畫一幅,但是他面對誘惑,果斷拒絕。后因高齡實在無力與其周旋,便直接在大門貼出:“暫不賣畫”,對于一個畫匠來說不賣畫就相當于斷了財路,盡管如此,他仍誓不與敵打交道!
▲齊白石《群蝦》
白石老人的骨氣更典型的地方,是表現(xiàn)在他的作品里。
他畫《鸕鶿圖》的時候題字:“大好山河破碎時,鸕鶿一飽別無知。漁人不識興亡事,醉把扁舟系柳枝。”
他畫《螃蟹》的時候題字:“處處草泥鄉(xiāng),行到何方好!”直抒胸臆。
▲齊白石作品
有一次他的好友胡佩衡有一次拿來山水手卷,他信筆賦詩:“對君斯冊感當年,撞破金甌國可憐。”曾有人勸他動亂年代明哲保身,他卻說:“殘年遭亂,死何足惜!”
這樣的齊白石,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