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是中國近代著名畫家、詩人、學者、美術家和書法篆刻家,也是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先行者。
他的書法宗漢魏六朝,上溯甲骨、鐘鼎、石鼓、秦權,下逮漢隸、晉唐行楷等,氣息醇厚,且風神秀逸,蒼勁樸茂。
了解陳師曾還得先從海派吳昌碩說起,她的花鳥畫師法吳昌碩,繼承明清以來的大寫意傳統,但更重個性獨造,喜用硬毫禿筆,肆意縱橫,堅勁挺拔。這樣做的效果就是避免了“四王”以來的柔潤之風。
人物畫方面又打破傳統的佛道神仙、仕女高人等題材,直接表達社會底層的人民,實地寫生,有他的《北京風俗》冊頁作為代表,就是以簡筆人物畫展現現實主義精神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上的應用作用。
他一生致力于中國傳統繪畫的創作,留學日本使得他西洋繪畫有相當的接觸和研究,這也導致他對事物的觀察及繪畫技法的運用有了獨特之處,也就有了自己的繪畫面貌。
研究陳師曾,不難看出他在藝術上涉及到的題材很廣泛,山水、花鳥、人物、風俗等皆有涉及。看他的花鳥就可以得知他是學習吳昌碩的,其作品有明顯的吳氏的形神風貌,除了學習吳昌碩外他也不故步自封,還涉獵古人,比如徐渭、陳淳、八大山人、石濤以及“揚州八怪” 等等,于是有了自己含蓄秀逸、古樸而不粗野、不以氣勢悍人而以氣韻動人的繪畫風格。
深得吳昌碩贊美,而吳昌碩弟子門人很多,出名者卻很少,陳師曾就是其中之一,陳師曾的繪畫作品構圖多變,形式新穎,不被古人的程式束縛。
不但如此,他對人才的愛惜也體現在了對齊白石的提拔上,陳師曾對齊白石的建議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僅僅是書畫,篆刻也是一樣,當然他自己的篆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秦甚至是漢代的,所以他自然建議齊白石不必模仿《飛鴻堂印譜》、《小石山房印譜》等,而應以漢磚刀法入印,自辟道路,只有如此才能成為一代篆刻大家。
齊白石聽從陳師曾的勸告,始行變法,棄八大一派冷逸畫風,轉學“揚州八隆”、吳昌碩一派,三年而成,并自創紅花墨葉一格。但是沒有深厚的傳統文人畫功底和脫俗的逸格高致他也很難贏得大家喜愛,也更不可能成名
如今說到齊白石成名,說他衰年變法、終成一代大師,但是這前因后果得搞明白,因就是因為陳師曾,才有了他后來的果。所以提到齊白石成名不得不說陳師曾,還有他的篆刻,也提出讓他別臨摹什么印譜了,直接以漢代磚刻刀法入印。
先看看陳師曾的篆刻,受到吳昌碩的影響,畢竟他曾經是拜在吳昌碩門下學習花鳥畫,而吳昌碩的成就是更多面的,所以他也學了很多,他學印是從黃易、奚岡、趙之謙入手,后轉到吳昌碩,得吳氏鈍刀入石之妙,出奇造意,拙中見巧。
書畫金石家姚茫父論其印說:“師曾印學導源于吳缶翁,泛濫于漢銅,旁求于鼎彝,縱橫于磚瓦匋文,蓋近代印人之最薄者。又不張門戶,不自矜秘。”對陳師曾很高的評價,也道出了陳師曾印刻的來歷。
陳師曾的印風格古樸蒼莽者,從吳昌碩這里吸收的最多,但其深厚的傳統功夫依然可見,秦私漢官、封泥、元押等印風,均自然體現于其創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