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暗歸云繞柁牙,江涵星影鷺眠沙。行人悵望蘇臺柳,曾與吳王掃落花。
姜夔是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人們對他的詞都很熟悉。其實,他還是一位詩人,這首《姑蘇懷古》就是他的作品。姑蘇,就是現代的蘇州。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就定都于此。姜夔中年時住在湖州,經常來往于蘇杭等地,就有了這首懷古詩。
古詩中有懷古詩和詠史詩,兩者既有相同之處,也有明顯區別。姜夔來到昔日吳國都城,坐看滄桑變幻,他的情感變化因憑吊古跡而起,故此這是一首典型的懷古詩。
夜色朦朧,暗云密布,水面上飄動著一艘小船。江水流淌,水花翻滾,星光在水波中閃爍。岸邊的鷺鳥已經入眠,沒有一點兒動靜。姜夔望著姑蘇臺,內心充滿惆悵。他看著若隱若現的柳枝,想著朝代更迭。這些柳樹經歷了多少了滄桑巨變啊!也許,這些柳枝曾經裝飾吳王夫差的宮殿。柳樹垂下絲絳般的枝條,打掃落在地面的花瓣。
他好像什么也沒說啊,他只是看見姑蘇臺的柳樹,聯想到這些柳樹見證了從春秋時期到宋代的歷史。他好像又說了什么,詩中流露出一種苦澀滋味,生成令人心痛的情愫。
姑蘇是繁華之地,倘若是太平盛世,根本不可能見不到人影,也不會只看見點點星光,鷺鳥也不會早早睡著。姜夔眼中的姑蘇,已經變得荒涼破敗。他暗示一切變化無常,由盛轉衰只在轉瞬之間。姑蘇臺、柳樹、江水,始終未變,變的是人世滄桑。
這種苦澀源于時代變化,源于姜夔的內心感悟。懷古傷今本來就容易讓人動情,他還強調昔日繁華今朝荒涼。任誰讀懂了他的心思,也會跟著一同難過。讀這首詩,很容易想到他的《揚州慢》,兩者在思想內涵上是一致的。
經歷戰亂,揚州變得“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姑蘇變得“夜暗歸云繞柁牙”。耳邊仿佛響起哀怨的曲子,控訴金兵入侵對百姓帶來的傷害。姜夔生逢亂世,流落江湖,心中充滿感時傷世的思想。他目睹姑蘇夜景之后,心情更加苦悶。
姜夔是藝術家,如果他生活在盛世,他憑借藝術才華可以衣食無憂。遺憾的是,他到處漂泊,驛路旅途成了他生活中的常態。超脫不凡的姜夔,不得不面對生活的窘迫。讀罷這首《姑蘇懷古》,順便聯想他的經歷,心中仿佛扎了一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