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熟與年齡無關(guān),此聯(lián)為李叔同十五歲時所作,用這個年紀(jì)的目光,把人生看得這樣透徹,他的佛性應(yīng)該是與生俱來的,短短十幾年,就悟出了人生易逝的哲理,這與很多古人先賢感悟同頻。
漢樂府有“白日薄西山”詩句,曹植詩云:“驚風(fēng)飄白日,忽然歸西山。”蕭綱詩云:“歡樂窮未已,白日下西山?!比松恢埂翱喽獭?,“歡樂”亦短,是對時光似流水,總也不停留的惆悵,多有不甘心,又無可奈何。
李商隱詩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多是對人間美好的眷戀與一聲嘆息,再美好的東西,你也不可永遠(yuǎn)擁有,因?yàn)椴皇悄阆仁啪褪撬缱?,你得到的東西它會用另外一種形式離開,你眼里的天長地久,也只是你自己一生的始終,嘆日薄西山,不過是感慨自己一生短暫,你的外在擁有,你的名利爭取,剎那間也會覺得沒多大意思了,轉(zhuǎn)而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在,問自身存在的價值,并開始尋找“真我”的意義,這時紅塵自破,不再癡迷眷戀,轉(zhuǎn)身青山古寺,隨心而去,過往曾經(jīng),是忘掉也是清零,從“自我”、“本我”走到了“超我”的平行線上,在這個超脫的境界,最終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