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項梁率楚軍擊秦,在東阿(今山東陽谷阿城鎮)、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東、定陶、成陽(今山東鄄城舊城鎮東南)、雍丘(今河南杞縣)連破秦軍。數勝之后,項梁低估秦軍力量,放松警惕。八月,章邯得到秦二世的兵力支援,即率部進攻項梁,大破楚軍于定陶。
項梁戰死。為避免被秦軍各個擊破,項羽、劉邦與呂臣均主動率部退守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一帶。章邯擊敗項梁后,以楚地義軍不足憂,乃率部北上攻趙,使楚軍得到休整機會,重新恢復和壯大起來。
定陶(今山東定陶)之戰后,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被秦軍圍困于巨鹿。趙王與張耳困于巨鹿,遣使至楚向楚國求救。楚懷王經過商議后答應救趙。但為了分散秦軍力量,決定派一支部隊西向直接攻秦。北路楚軍以宋義為主將,西路軍以劉邦為主將。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當時由于秦軍軍勢正壯,楚國上下皆不看好西征,都不愿意領軍西征。于是他們以沛公為西征軍統帥西征,借口是劉邦為人寬厚,可以減少西進阻力。而項羽則因為叔父之死,積極要求隨沛公西征。但楚諸老將皆以項羽為人“僄悍滑賊”及“所過皆殘滅”不利于西征為由拒絕了項羽的要求,讓他擔任北路軍的次將北上救趙。
說起秦朝,人們總是先想到大秦雄師,其氣吞如虎,然而短短十五年間,泱泱大秦,毀于一旦,真是應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秦朝大廈倒塌之快,無疑是項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戰。出身于文官的章邯,在名將如云的大秦帝國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黑暗的天空。在陳勝發難于野,諸侯并起,幾十萬大軍函谷關時,承擔起大秦最后的命運!趙王被困于巨鹿時,趙相張耳充分發揮其外交特長,游說其各地諸侯前來救趙,并申明天下之勢在此一舉!諸侯紛紛帶大軍而來。首先趕到的是趙大將軍陳余,將其數萬兵力扎住巨鹿之北。張耳的兒子張敖也收代兵萬余人而來。南方的楚派其北征集團,北方的燕派將軍臧荼南下。田榮因為個人恩怨不愿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背田榮帶兵前來。
史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馀(yú)壁,莫敢縱兵。”張耳千盼萬盼等來的救軍,見了秦軍陣容后各個都成了江湖街頭藝人,光擺花架子,就是不拿真工夫。精神上絕對支持趙軍,行動上就是不敢和秦軍動真格的。張耳急得沒有辦法,派使者張黡(yǎn)、陳澤質問陳余。陳余逼得沒辦法,給張黡、陳澤五千兵力讓他們找秦軍練練去。秦軍哪把這五千人放在眼里,片刻就把五千人殺個精光。張耳由于毫不知情,以致后來誤會陳余殺其使者。看到這種情況,諸侯哪敢再行動,大家全都作起壁上觀來了。楚國派的北征集團,在最危機的時刻終于到達。章邯在9月圍巨鹿,楚軍10月至11月之間就派出北征集團。為何到12月才達到?原來楚國中間發生了權利斗爭,本來為傀儡的楚懷王趁項梁戰死之機,奪項羽軍權。派自己親信宋義為統帥,項羽范增為次,率領大軍救趙。但因畏懼秦軍強大和想解除項氏政治威脅,欲在半路殺項羽與結盟齊國。
項羽到巨鹿后開始謀劃對秦軍來一場世紀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軍,輸則全軍盡墨,身死當場;而贏則大秦的天下……面臨在自己面前的是種種不利,似乎是一場有敗無勝毫無懸念的賭局。天才不愧是天才,項羽立刻就發現秦軍的弱點——秦軍布局是王離軍圍巨鹿,章邯軍扎住其南邊,一邊筑甬道輸之粟一邊隨時對救助巨鹿的援軍打擊,這只軍隊像兩只虎鉗,牢牢的盯死獵物。而弱點就在兩鉗之間的心臟。項羽要直接實施黑虎掏心戰略,只有切斷兩只虎鉗的聯系,集中力量攻其一只才可以有希望獲勝。為了得到更多的情報,讓秦軍露出破綻。項羽先派英布,蒲將軍帶上自己的兩萬人馬渡河進攻秦軍甬道。英布,蒲將軍不負所望,戰斗擊敗看守甬道的秦軍。從這場小勝利,項羽看到秦軍的問題所在——甬道虛弱,而章邯軍疲憊不堪,決定抓住時機全軍進攻秦軍,這個時候陳余又派人向項羽請戰,項羽同意了。正好讓陳余做出救趙的姿態吸引王離軍的注意。
項羽帶著剩余的主力部隊,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后,項羽發表即興煽動演講鼓舞士氣,隨后破釜沉舟,只帶三天的干糧,以示“不戰勝毋寧死”的大無畏精神。項羽主力開始進攻,項羽把主力匯合在一起,直接進攻甬道,斷王離軍的糧草。章邯聽到消息后,立刻帶軍援救甬道,正中項羽之計,項羽以逸待勞,大攻章邯。章邯沒有料到項羽孤注一擲,把所有籌碼都壓了上去,由于英布軍前期的騷擾戰的迷惑,章邯還以為項羽又在玩斷糧游戲,搞搞破壞然后跑人,連陣型都沒有布置好就帶軍救援。這次項羽玩真格的,有心算無心,決戰對救援,勝負可想而知!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王離正是當年覆滅六國、橫掃華夏的秦朝神將王翦的孫子,項羽的祖父項燕便是死于王翦之手,不知是否上天注定,多年之后項羽擊敗王離,也算是為自己的祖父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