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公(公元前550―490年),姜姓,呂氏,名杵臼,齊靈公之子,齊莊公之弟,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君主。他的早期相國有崔杼、慶封,后期相國有晏嬰、司馬穰苴以及梁丘據等。齊景公既有治國的壯烈情懷,也有享樂的安逸思想。作為君主,他不愿放棄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與此相對應,他的身邊就必然有不同的兩類大臣,一類是治國之臣,一類是樂身之臣,齊景公也和歷史上許多君主一樣,運用如此的治國用人之道。
齊景公在位五十八年,在位期間,國內治安相對穩定,然而,因無嫡子,故而身后諸子展開了激烈的王位之爭。
齊景公并非齊靈公的嫡長子,之所以能夠繼位成為齊國君主,還要感謝他那個給臣下戴綠帽的哥哥—齊莊公。
崔杼是齊國大臣,屢有政績,多有戰功,深得齊靈公的信任,并經常與太子光參加外交事宜。公元前554年,齊靈公薨逝,崔杼擁立靈公長子光,為齊莊公。
可是,齊莊公卻看上了崔杼的老婆,并與之通奸。崔杼為了保全家族,謀殺了齊莊公,擁立齊莊公的幼弟杵臼為齊國國君,是為齊景公。齊景公幸運的續姜姓之嗣,成為了齊侯。
幼年的齊景公,雖然繼承了哥哥的君位,卻完全沒有能力掌控大局,面對日益做大的各大世卿臣子,齊景公顯得那么無助。
崔杼弒君后,大權在握,與慶封共同執政,齊景公形同傀儡,整日戰戰兢兢,唯命是從。
齊景公即位僅一年,崔氏家族發生了火并。因為,慶封也不是什么君子,“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于是,就離間崔杼的兒子崔成、崔疆,由于崔杼對兒子下不了手,便誠心誠意的邀請慶封出兵協助。慶封狼子野心,借平叛之名,派親信盧蒲嫳起兵去誅殺他們,把崔杼的妻兒老小以及宗族親屬斬盡殺絕,燒了他的房屋住宅,回報崔杼說:“我已把他們殺死了”。一瞬間,崔杼無家可歸,心灰意冷,不久便選擇了自殺。
慶封得以獨自掌控朝政,大約是高處不勝寒吧,慶封不久就不愿意再處理朝務,干脆將國政托付給兒子慶舍。慶封荒淫無度,上梁不正下梁歪,兒子慶舍也是個淫種,弄得朝政一片腐敗。這時,一股呂氏公族勢力卻在悄無聲息的醞釀著反撲。
公元前546年,慶封一次外出,公孫灶與公孫蠆協同陳無宇(媯姓田氏,田齊之祖)攻殺慶舍。
慶封聽到消息,匆匆趕回,但為時已晚,只得流浪吳國。慶氏就此退出齊國政壇。公孫灶與公孫蠆共同執政,二人都是公忠體國之能臣,且合作親密無間,維持著呂氏政權。
在公元前539年與公元前534年,公孫灶與公孫蠆相繼死去。公孫灶的兒子欒施與公孫蠆的兒子高強共同執政。田恒子陳無宇窺視自己家族始終不能躋身最高層,便開始對欒施與高強二人挑撥離間。結果讓陳無宇大失所望,人家是世交,不受誘惑。
公元前532年,陳無宇乘欒施、高強醉酒之時,聯合鮑牽發動襲擊,欒施、高強情急之下,便想挾持齊景公。但陰謀敗露,欒氏、高氏逃亡,田邑被田氏、鮑氏瓜分。這時候,晏嬰規勸陳無宇將獲得的財產、田邑都上繳齊景公。既然是晏大夫的意思,齊景公自然也就笑納了。自此,呂氏公族勢力稍有增強,齊景公的親政掌權也有了物質保障。
經過長達十六年的火并,齊國的內亂終于暫時告一段落,此時齊國由世卿國弱執政,而齊景公也基本成熟了,政治經驗日益豐富。在國弱、晏嬰等忠貞之臣的輔佐下,齊景公終于走出了大臣專權的陰霾,親理朝政。
齊景公始終夢想著能光復齊桓公的霸業,對老祖宗稱霸的故事他都非常感興趣。正是由于有這種政治抱負,早年的齊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納諫,關心臣民。以晏嬰為齊相,齊國的國勢漸漸恢復。在與諸侯國的交往中,齊景公還注意不卑不亢,尤其是對待爭霸的老對手晉國,始終有理有節地維護齊國的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