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水滸傳》第七十一回,梁山一百單八將大聚義,排定座次后,宋江大擺筵席,同眾弟兄們賞菊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
宋江興致高漲時,即席做了一首《滿江紅》詞,并命樂和彈唱,當樂和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
黑旋風李逵也跟著湊熱鬧,瞪著圓眼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鳥安!”李逵還一腳踢翻了桌子,搞的一場本來挺熱鬧的聚會不歡而散。
因此,我們讀者也都知道宋江是“投降派”,天天盼著招安,而武松是“革命派”,堅決反對招安。
可是,你知道嗎,在《水滸傳》中,武松其實是第一個向宋江表達過招安的愿望,不信嗎?請繼續(xù)閱讀。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武松在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后,在逃亡的路上,經菜園子張青介紹,準備投奔二龍山的魯智深時,在孔家莊第二次遇到宋江。
宋江邀請武松與他一同去清風寨投奔小李廣花榮時,武松覺得自己身負“遇赦不宥”的重罪,怕連累宋江,就沒有答應,而是說“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宋江也跟著說:“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
武松當時有招安的心思,也很正常,因為武松自認為自己是被那幾個贓官所陷害,自己和大宋王朝并沒有深仇大恨。雖然自己是犯了大罪,但在那個年代里,由于邊境招兵困難,犯了罪的他如果主動去邊境充軍,再立點功,以前的犯罪事跡也會一筆勾銷。
如果那樣了,武松也能博一個“封妻蔭子,榮華富貴,后半世快活”的生活,所以,當時武松的想法是先去當強盜,然后找機會再受招安,他在心理上、行動上并不矛盾。
宋江根據(jù)武松的這一番話,認為武松和自己的想法一樣,也是一個等待朝廷招安的人。
所以,當兩人在清風鎮(zhèn)分別的時候,宋江又說了一番話:“......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后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宋江與武松兩人早在上梁山之前,就已經有了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先做強盜,日后有機會接受朝廷的招安,博個“封妻蔭子”的后半輩子好人生。
令宋江沒想到的是,他們在梁山大聚義之后,自己表達了受朝廷招安的愿望時,武松反而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人,而且,武松和魯智深等人在梁山上也屬于一股力量很強大的派系。
因此,宋江只能對武松說:“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使冷了眾人的心?”
在梁山上,宋江與武松兩人對招安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只能說是:宋江還是那個宋江,而武松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武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