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胥力浦
蔚灌南是隸屬江蘇省連云港市的一個縣,東部瀕臨黃海。灌南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二郎神文化與南國湯溝酒的發(fā)源地,素有桐楊木之鄉(xiāng)、淮山藥之鄉(xiāng)、二郎神故里的美譽。在這個縣城里有一位土生土長的山水畫家,讀過他田園山畫題材作品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仿佛會不自覺地隨著畫中小舟蕩漾在江南水鄉(xiāng)中、陶醉在白墻灰瓦間,頓感心氣平順、暢快心怡。他就是被譽為灌南"五張文化名片"之一的著名畫家胥力浦。
胥力浦,1951年4月出生于江蘇南京,研修于中國美術學院。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翰墨書畫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理事、書畫委員會委員,中國田園山水畫院理事,中國演講家協(xié)會理事,江蘇黃海畫院院長,江蘇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連云港市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連云港市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第九屆政協(xié)委員。曾榮獲“中國百杰畫家”“德藝雙馨藝術家”“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1998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被地方政府譽為“五張文化名片”之一,近期被中國田園山水畫使館評審為當代中國田園山水畫六十六位名家之一。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舉辦的全國畫展,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出版有《當代翰墨名家胥力浦》、《胥力浦山水畫》、《中國當代主流名家典藏系列·國畫家胥力浦專輯》等多部作品集,數(shù)百幅作品發(fā)表于《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收藏》、《中國名人》、《華人畫事》、《統(tǒng)一論壇》等海內外報紙雜志。系中華全國金鼎文化藝術名家榜入藝術家;中國翰墨文化藝術卓越成就勛章殊榮獲得者。
胥力浦老師與漆一蓉夫妻畫家因改簽機票躲過震驚世界的馬航MH370客機失蹤事件,免遭一難。讓他更堅定人生價值觀,更堅守善德至上的理念,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熱愛自然界的山山水水,熱衷于公益事業(yè)搜盡奇峰打草稿,因而i其作品更加貼近生活,雅俗共賞,獨具一格,非同凡響,備受收藏愛好者關注。
初觀胥力浦先生的山水畫,似乎也沒有什么超凡脫俗之處,但反復深味其中,便能感他的筆墨深得中國畫的精髓,秉承傳統(tǒng)大宗章法,熔鑄當代國畫的風格,自成一家。濃郁的筆墨力透紙背,款款而出。勁墨奇崛卻又在紙上行云流水,氣韻自然而出,境界清幽,格調淡雅,令人賞心悅目,應接不暇。
胥力浦先生的山水畫,運筆疏秀流暢,剛柔相濟,墨色濃淡相間,多用濕墨暈染,既有雄秀跌宕之概,更具蓊郁淋漓氣象。時用留白、墨塊之法,使得畫面上云蒸霧靄,變化無窮。有時用勾云法表達煙云繚繞奔騰之狀,極具動態(tài)之惑。通幅山高氣遠,飛泉急湍。
草木華滋,坡石秀逸。仿佛可以臨風聽泉,可以俯瞰夏蔭秋毛、云蒸霞蔚。近山石結體奇形怪狀,莫名以狀或用披麻皴皴擦,更多以點染暈出蒼潤、奇崛的風格。遠山則多用淡墨暈染,或水破墨出朦朧、氤氳的奇效。畫家筆下的山石很少以枯筆作畫,可能與畫家的喜好、審美格局有關。
山石上樹木用傳統(tǒng)的技法,樹干雙勾皴擦,樹葉按樹葉的形狀高度概括成的點葉、針葉、雙勾夾葉等,用墨或濃淡或深淺,表達出樹木疏密分布、茂盛濃密、各具風采的特點。有山石無樹木,畫面峭硬而剛烈,缺乏柔性。但樹木流觴泛濫,就會掩映山石的主題。
樹木相對于山石是動態(tài)的,通過樹木的形態(tài),我們可以判斷畫家給予畫面的看不見的風吹草動。山水畫因為有了樹木的點睛,才如同活水一樣具有了生命氣息和動感。樹木的源頭是山泉。在胥力浦的山水畫中,我們非常清晰地感受他對水的鐘愛。山水一體是不分家的。
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代表著寬宏俊博,像是胸懷一樣包容。而水代表靈活變化,像是人們的思維一樣無拘無束。山的聳峙和水的奔流傾瀉既形成強烈的人文出世入世的對比,又將畫面的格律完整的表達出來。
胥力浦畫水用傳統(tǒng)的勾水法,用婉轉暢達的曲線表達水律動的狀態(tài)。奔騰的溪流把山石和樹木貫通起來,使得山石清潤,樹木生機勃郁。雖為寫意山水,但畫面卻精勁秀逸、奇氣橫溢。
胥力浦先生的山水作品如詩如歌,幾十年來他在繪畫技法上進行過各種嘗試,掌握了不少墨法及現(xiàn)代水墨的嘗試,看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散發(fā)出的魅力,凸顯出他在傳承和發(fā)展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上那種孜孜以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