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長,人亡,物是人非,歸有光將思念寄寓一顆枇杷樹。我國自古便有在清明節種樹的傳統,古書《歲時百問》中有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3.12 中國植樹節
中國植樹節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節日由來
中國植樹傳統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于1400多年前從陜西首創的。
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
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
韋孝寬上任后,發現土臺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沖涮后,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僅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
韋孝寬經過多次調查了解之后,覺得可以用樹木取代土臺。因為,樹木栽種下去,既不需要日常,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
想法雖好,但如何實施卻是個問題。一方面,擅自更改朝廷體制是大罪;另一方面,取消土臺設置,必然要取消土臺經費,也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
有官員便私下勸說他,說舊制沿襲多年,何必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有的官員更是私下譏諷,說他沒事瞎,擺明撈政績;更有甚者還向朝廷打告。
盡管困難重重,韋孝寬仍毫不。一如沙場指揮官般果敢,毅然:雍州境內所有官道上的土臺,一律改種一棵槐樹,作為官道里程標志。
不久朝廷便聽聞了此事,不但沒有責怪韋孝寬,反而進一步規范和推廣韋孝寬的做法,令全國諸州官道每隔一里種植一樹,每十里種三棵,百里則種五棵,從而一舉變革了官道里程碑制度。
韋孝寬的主動作為,無疑是減輕國家、百姓負擔的重大舉措。作為一個舊時代的官員,能夠不為,頂住壓力桑梓,值得我們為他點贊。
陜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陜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鐘,十分喜愛,并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征,被確定為市樹。
近代植樹節
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后來經商議,于1932年發行了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于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再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后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歷年節日主題
2019年
三九四九,栽楊種柳
2018年
履行植樹義務 共建美麗中國
2017年
氣候、人類、社會
2016年
許美好愿望、獻綠色愛心
2015年
美化環境,清新空氣
2014年
擁抱春天,播種綠色
節日意義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
假如我是一棵小樹
假如我是一棵小樹,
我希望種在校園里,
裝扮我們美麗的校園,
與同學們一起成長。
假如我是一棵小樹,
我希望種在馬路邊,
吸收大氣層里的有害物質,
使人類免受其害。
假如我是一棵小樹,
我希望去遼闊的沙漠,
創造綠洲,
重現世外桃源。
假如我是一棵小樹,
我希望有更多的鳥兒在上面棲息,
歡唱著春天的贊歌。
假如我是一棵小樹,
我要貪婪地吸收著大地的養分,
長成參天大樹,
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