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這幅油畫有很多人都見過,不知情的人都以為這是一張彩色照片,其實這是我國的一個畫家在一九五三年創作的,當時他僅僅37歲。
油畫《開國大典》
一九五一年的時候,文化部開始籌備黨的三十歲生日紀念活動,其中一項就是舉辦畫展。于是在短時間內,組織了國內幾十位著名的畫家,進行了相關畫作的創作。短短的幾個月,一大批優秀的油畫作品就畫好了,但是唯獨缺少一幅展現開國大典的油畫作品。于是革命博物館委托中央美院來完成這樣的一幅作品,而中央美院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當時年僅37歲的畫家、教授董希文。
《開國大典》草圖
《開國大典》草圖
在創作的初期,董希文查閱了大量的開國大典資料,根據當時的視頻資料和圖片資料,他發現資料中的領導和群眾不在一個場景中,如果用油畫來還原當時的場景,效果會不太好。為此,他決定打破寫實的限制,重新給畫面進行構圖。
《開國大典》局部
他先畫了一張草圖,拿給許多美術界的權威人士以及文藝界名家看,在征求了他們的意見后,董希文對草圖進行了調整。進行創作的時候,由于畫面巨大,所以他把油畫布上方接到房頂上,下方接到地板上。創作的過程中,董希文一會兒爬上房頂畫,一會兒躺在地板上畫。為了節約時間,他晚上就在畫室的椅子上睡覺,吃飯也是別人幫忙帶過來吃。從開始創作到結束,董希文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這幅全長4米,寬2.3米的《開國大典》。之后這幅畫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開國大典》局部
《開國大典》局部
那么作為油畫《開國大典》的作者,董希文有著什么樣的人生呢原來董希文是浙江紹興人,他于一九四一年出生,父親是一位有名的文物鑒賞專家。在家庭深厚的文化氛圍下,董希文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了熱愛,并且開始癡迷于畫畫。
董希文
但是父親認為,想要做一名成功的畫家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很多畫家在年輕的時候連基本的生活費都賺不到,所以他不同意兒子走這條路。但是董希文非常執著,他堅信自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于是他繼續學畫,然后考取了杭州之江大學土木系,第二年又偷偷考取了蘇州美專。
《百萬雄師下江南》
到了理想的學府后,他開始專心畫畫。那時候著名的畫家顏文樑和一些法國畫家都在蘇州美專任教,于是董希文跟他們學習歐洲古典主義繪畫。但是在接受歐洲古典繪畫技法的同時,他也把自己所熟悉的國畫線描技法融入其中。
《北京入城式》
一九三四年,董希文又考入了杭州國立藝專,也就是今天的中國美院,跟隨林風眠、潘天壽、李超士等名師學習繪畫。一九四九年,他創作了《北平入城式》,這幅作品為他贏得了擅長于革命人物肖像畫的聲譽。后來他又創作了很多優秀的畫作,包括《百萬雄師下江南》《抗美援朝》《紅軍不怕遠征難》等,這也是后來中央美院選擇董希文來畫《開國大典》的主要原因。
《紅軍不怕遠征難》
《抗美援朝》
在筆者看來,董希文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成就,這要得益于他扎實的繪畫功底。著名畫家艾中信曾這樣評價董希文,說他的素描有三個優點,分別是穩、準、狠。畫面整體觀念強,又畫得很活,觀察力和分析力非常獨到!董希文作為一名畫家,他用自己的油畫創作積極地參與社會變革,推動了社會前進的步伐,為此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對祖國、對人民、對藝術的赤誠將永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