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祿,得云堂主人。
出生于山東臨沂,后隨父移居黑龍江,現定居北京。主攻山水畫創作,師從程振國先生,張復興先生。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美術作品展,部分獲獎并集結出版。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常務理事
黑龍江省畫院研究員
程振國、張復興工作室畫家
北京《鑒寶中國》雜志社學術編委
北京西山畫院副院長
文化部對外交流中心中國畫藝術創作院導師
人民書畫院畫家
中國畫寫意精神
文/程振國
中國畫最具有寫意精神,是中國人內心的外在表現,是歷代藝術家共同的審美理念的存在。所謂“寫”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以書入畫的精髓所在,又強調了對意境和情緒的完整表達。寫意的藝術性并非表現在對客觀事物精致準確的描繪上,而是在“似與不似”之間表述中國傳統文化的簡約、沉靜、雅致和中正之美,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對自然的感悟以及對君子人格的內美追求。
《燕山大峽谷》32.5x45cm
同時,中國山水畫的創作應該從內容、形式、技法三個方面貫穿進行,首先是內容:內容與時尚是相互關聯的,畫家應站在東方審美習慣的角度來定位標準,應從這一原則對藝術本源常識性的理解做出自己的判斷,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時尚以及不同的審美理念。
《燕山十里畫》32.5x45cm
中國繪畫史是以中華民族文化史為依托而發生發展的,中國繪畫史中涌現了大量的優秀的山水畫作品,這其中充滿著對大自然濃厚的親和力和感染力的認知,畫家借此賦予了無限的遐想,從中產生出富有人性化的溢美情懷向人們展示了唯美的時尚。人類所追求博大唯美是與生俱來的,因此,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是不愿意接受充滿沒落、頹廢元素的作品。健康的藝術是積極向上的,這才是真正體現了先進文化發展及其文化的自信。
《霧靈山寫生》48x48cm
中國歷代繪畫的詩性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都要把握在一定高度,同樣是達到一個終極目的——唯美、愉悅、賞心悅目。歷代的“入世與出世”說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而產生的人生觀,畫家的人生觀應將民族利益、民族責任心、使命感放在首位,充分體現“助人倫,成教化”的理念。畫家的職責應當對社會對人類具有極高的熱情以及遵循道德修養這一原則,畫家所要表現的題材,用什么樣的筆墨語言述說內心世界,都必須依賴于與當今社會的共融。德祿是個重情重義的性情中人,他非常勤奮且善于學習和思考,但是他做事卻嚴謹、善于鉆研,對古人先賢心存敬畏。尤其臨習宋元山水畫的過程中能夠得其筆墨精髓之所在。同時德祿非常注重“師造化”,近幾年移步名山丘壑,游走于大自然中。在多次的寫生過程中,不自覺地形成了對北方、南方山水精神氣質的情感,他的畫作借助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運用訓練有素的線條及筆情墨趣規范詮釋內心所追求完美的精神世界。
《溪谷禪音》137x70cm
他的筆墨沉實而不板刻,大氣而不浮華的氣質應當加以保持,這其中富有強烈的探索意識不無關系。他所塑造的山、水、云、樹等繪畫中的形象,或巍峨俊秀,或遙山崇翠,或近水波清,都可流露出一趣天成的妙境。繪畫不難于寫形,而難于意境高華的追求。讀到德祿近作,無論是創作還是寫生,在根植傳統的同時又能面向大自然。藝術的道路漫長而悠遠,這與執著敬業的態度以及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這便是終生追求的目標。
作品賞析
《吞吐青崖是白云》137x70cm
《壑碧溪回》248x129cm
《煙入綠村深》248x129cm
《迷彩家山》248x129cm
《山色清音》138x69cm
《吉祥草原》69x69cm
《吉祥圣地》69x69cm
《山棲幽隱》180x146cm
《山棲谷隱》185x142cm
《山氣氤氳》200x200cm
《溪山晴嵐》185x142cm
《山溪谷隱》200x200cm
《燕峽勝境》46x5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