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個展,全子為觀眾帶來了創作于2017-2020年的20件水墨作品,基本涵蓋了她在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畢業之后的藝術探索。
從氣韻生動的具象山水,到極簡的山水意象,再到氣象萬千的混沌蒼穹,我們也可以從作品的微妙變化,生動地感受到全子的水墨山水從鏡象到意象再至心象的重心逐漸轉移的過程。
在創作題材上,全子也從地表的山水,上升到日、月、星、云等更廣闊的空間與變幻莫測的天象上。
須臾 35×34.5cm 紙本水墨 2017
不染 22×107cm 紙本水墨 2017
重生之光 33×49.5cm 紙本水墨勾金 2020
全子對天象題材創作的興趣,源于碩士階段的理論研究——漢代天象圖的藝術表現對山水畫創作的啟示。從那之后,天象題材就成了她一直在進行創作的母題,也是她想長久堅持創作的線索之一。
縱觀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中時常會有對日月的詠嘆和描繪,相較日月,人類如滄海一粟,但日月的永恒,使人們看到了靈魂的歸宿,生命的輪回。古人將對生命的永恒寄托于日月,時間的廣度與空間的維度亦因日月在蒼穹中的永恒而使人類對于時空有了更廣大的想象。
在全子的水墨山水中,從濃黑中綻放的金色光芒如同日月照射下萬物散發的光輝一般,代表著希冀和對生命的崇敬,亦代表著時空的交織變幻與永恒。
煙云金閣 45×55cm 絹本水墨勾金 2017
彼時之約 37×51cm 紙本水墨勾金 2019
自由揮灑,潑墨流金,水墨與金線的交纏,濃重的黑與金的碰撞,形成了全子近年作品鮮明的藝術特色。墨與金的復色變幻,在全子的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全子介紹,其實在中國唐代早期,山水畫中已有金碧山水的描金傳統,彼時描金手法常見于勾勒山水輪廓。在當代水墨的探索實踐中,她嘗試拓展描金這種特殊且具有悠久歷史的繪畫技法,將區別于傳統金碧山水技法的潑金、描金、染金和貼金,運用于水墨山水意象表現之中,試圖在水墨藝術中產生神性和靈性的觀感體驗。
全子的水墨藝術在紙面空間刻畫出一種流動的時間狀態,從而達至與自然造化、宇宙時空同一的超然之境。她的作品透過對 “ 流動之象 ” 的描摹、對 “ 流動之觀 ” 的營造,在月影山海的陰陽生化與蒼穹天體的廣闊宇宙中,展現出一種生動的時間過程。回應傳統的同時,又超脫出傳統水墨中 “ 山 ” 與 “ 水 ” 的視覺局限,而將視野投向蒼穹寰宇。
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它構成了一把時間丈量之尺度,在21世紀的時空語境中與數千年的水墨傳承遙相呼應。這也是本次展覽取名 “ 時之尺度 ” 的原因所在。
而全子亦將人對自我生命的一種精神延續——渴望跨越物理限制,在精神層面達到永恒這樣一種理想,落于她的水墨藝術之上,在畫中實現對現實世界的超越,達到精神層面的逍遙游,抵達 “ 天人合一 ” 之境,以此來尋找藝術的永恒。
山海之約No.5 24×70cm 紙本彩墨勾金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