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張鎮是八十年代初,那時同在呼鐵局系統工作,成為師友關系來往較多還是二千年以后。
一直以來張鎮就酷愛繪畫,曾受謝志高、孫志鈞、黃駿等著名美術教育家的親授,在諸多教授耳提面命的教誨下,張鎮精心研究和刻苦探索,繪畫功底也日臻完善,為日后的中國畫創作打下了夯實的基礎,處深邃靜心之途而妙手偶得,積大道于心源而創意頻頻。
傳統中國水墨人物畫創作,人物造型是個無法回避的課題,也是畫家一生不斷的追求,在作品中塑造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要經過無數次的提煉與推敲,無論畫幅大小,人物多少都要做到刻畫準確、形神兼備,這些都和畫家扎實的繪畫基本功密不可分。近年來張鎮在草原蒙古族人物畫上頗下功夫,為了使自己作品更能貼近生活,走進觀者內心,他曾多次前往草原,體驗蒙古族同胞生活的喜怒哀樂,感受馬頭琴悠揚的琴聲,聆聽老額吉深情的講述,領略馴馬手套馬的英姿。在和蒙古同胞朝夕相處的日子,他畫了大量的速寫,收集了豐富的素材,這些難忘的日子更是為他日后創作思路與靈感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蒙古馬精神”中蘊含著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奮斗精神。而張鎮每幅作品都能很好詮釋了這種精神。在他畫筆下的蒙古族人民勤勞、敦厚、勇敢,他筆下的蒙古馬體魄健壯、生命力頑強。正是這些細致的刻畫使得他的每幅作品既能使人感受到畫面人物的形式張力,又領悟到草原文化的雄渾與粗狂。張鎮的作品如他本人一樣,樸實無華、平和內斂,絕無浮躁、矯飾造作之感。更多的透出的是畫者的質樸、寬厚和智慧,用一種接地氣、揚正氣,弘揚真善美的大格局表現了作品的內涵。
“平實是他的畫風,樸實是他的人品”正如他個人總結的:誠實做人,老實作畫,博采眾長,融匯吸收,堅定信念,不隨波逐流,不盲目跟風,畫自己喜歡的畫,表達真實的內心情感。
祝張鎮道友在繪畫創作上發揚“蒙古馬”精神鍥而不舍、砥礪前行,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文/徐繼先)
2020年夏日寫于墨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