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劉杰,男,1983年生于夏津,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德州市油畫藝委會委員, 夏津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夏津縣書法家協會理事。夏津第一中學美術教師。2020年德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文藝宣傳先進個人(德州市委宣傳部)。
作品多次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展覽中入選、獲獎、出版和收藏。并多次出版于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中國畫展作品集和各種國家級、省級、市級的藝術專業書籍、雜志及報刊。
近期參展及賽事:
2020年11月《醉美苗鄉》入選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甘肅蘭州雁兒灣當代美術館展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2020年8月2020同源——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圍,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2020年9月《干勁兒十足奔小康》入選2020江山如此多嬌-新余傅抱石——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北京中國政協文史館展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2020年6月德州市2020年教師書法篆刻大賽獲獎;
2019年12月《集市》在第二屆涇上丹青——全國中國畫展獲得入會資格獎(安徽中國宣紙博物館展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2019年9月山東省第三屆教師書法大賽獲獎;
2019年8月《盛世吉祥》在2019雨花滿天——全國中國畫展入圍,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2019年4月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寫生創作優秀作品獎,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
夏津縣地處山東省西部平原、魯冀兩省交界處,歷史悠久。自古就成為集書畫收藏、書畫交流、書畫展覽為一體的綜合性書畫基地。在歷史長河中,夏津籍書畫名人是燦若群星。到了現代,夏津書畫界更是人才輩出。提起實力派畫家,大家自然也會想到青年畫家劉杰。
劉杰1983年出生在夏津縣,受到家庭的熏陶,自幼就在書畫上顯出了非凡的天賦,十三歲開始系統學習素描、色彩和速寫。2005年考入濟南大學,潛心跟隨老師們系統的學習繪畫和書法。畢業以后多次輾轉于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求師問道,潛心研學。
劉杰認為搞藝術的人不能離開自己的本行和故土,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一個人的整個精神基礎在兒童時代開始奠定并和周圍環境一起成長,一個人在他鄉你只是肉體上的存在,因為經常處于孤獨中的人不能理解生活的意義。2011年他回到夏津一中做了一名美術教師,把藝術人生獻給了美術教育事業。
近些年來,劉杰作品日益成熟,水漲船高,本人也進入創作盛期階段,多年以來曾先后多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組織主辦的展覽賽事,并收藏,有的作品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展中獲得了入會資格獎。近年代表作品有《集市》、《醉美苗鄉》、《干勁兒十足奔小康》、《盛世吉祥》等。
他為人嚴謹踏實,務實求真,就如同他本人,有著山東人的憨厚、樸實、遵守原則。劉杰在課余時間一直堅持寫生和創作,他認為一幅好畫不在乎說明一個問題,更不可能代表一個歷史時期,好畫來源于生活,主要取決于畫家格調的高低和非凡的氣質。單純地對大師的經典作品全盤模仿及教條式的學習是對創作有害的,畫家必須畫自己最有感情的生活,用自己的激情,用自己最有把握的方法,誠摯的去表現生活,這樣的作品才真實,給人一種生命力和親切感。“作畫要畫有意義的東西,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創作作品要深入生活,取材、反應主題、塑造形象、選定繪畫語言、形式美感等藝術創作步驟和規律,但只有這些并不一定能把畫畫好,因為一件藝術品的產生要經過多次的否定與重塑。”
“對于繼承傳統,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接過來傳下去,一種是反其道而行之,這也是一種繼承。繪畫要多接受新思想、新知識,來尋求啟示不從眾,藝路迢迢不仰不卑,推陳出新,品質精進。”他常對學生說:“三思利于行,三行利于目,三目利于心,三心利于思……反復鉆研,下筆有神……”,很多畫家長期在研究觀念性變革,視覺改造,材料上的挖掘以及傳統寫實技術,劉杰毅然將視角更多地投向繪畫本體。除了現實主義這個主旋律,劉杰非常贊賞繪畫的寫意性,他認為繪畫即使”寫意”也應是精神層面的,貼近東方人的心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這就要在作品中都有著深厚的傳統素養和明顯的東方情結。他反對一味的完全接受西方藝術思潮,復制和拷貝西方繪畫形式和新語言,常態下,藝術是要真誠的學習與借鑒的。但藝術最終是需要個性和獨創。
曾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劉杰有幾十幅寫生作品和書法作品參加了省市展覽,并被收藏。2009年油畫作品《黎明》,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顯露出了他在繪畫方面的思考和天賦。2009年河南焦作新鄉交界發生了 3.6級地震,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和關心受災區的遇難人,劉杰拿起畫筆,完成了《黎明》這幅油畫,真實記錄了地震中的珍貴畫面,而且以藝術的方式概括出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自強自信的堅定品質。欣賞這幅畫,它是一個為地震遇難者施救的場景:畫面巧設光源,合理布局,突出主體,以準確的透視,嚴謹的造型,溫暖的色調,構建了富有感染力的救援場景,燈光主要照射在傷員和一手正接吊瓶的武警身上。暖黃色的燈光象征著溫暖、光明和希望,畫中10余人,有武警官兵、護士、志愿者和遇難傷員。傷者腰腹受傷,緊閉雙眼,雙臂抱腹,平躺在木板上,由志愿者抬起,護士蹲在地上進行搶救,畫家把自己畫成了左手接過吊瓶的武警同志,他畫得是自己的內心,多想趕赴現場救助傷員。對于苦難,劉杰用畫筆將它們留住,讓后世記住那些可愛的人。
后來,劉杰不斷進行國家主題性創作,他多次去工地寫生,帶著強烈的創作沖動,催促他去駕馭色彩、結構、質感,連同自己的情感,體驗,理解,交匯融合。著力表現農民工的執著與沉穩,汗水與辛勞,坦然與偉岸。這些在唯物主義著眼里不屑一顧的角色,卻在畫家的筆下是地道的本色,原生態的真實。只有成為他們的朋友或者其中的一員時,生活才會真實而自然地流露在我們的面前。在與農民工相處的日子里,獲得寶貴經驗,體驗生活不僅意味著獲取創作之靈感,還意味著與我們的民族的時代的社會生活建立自覺的聯系,藝術的本質意義在于,藝術家對所處的時代的體驗和表達真實的審美感受,這對人物畫家尤為重要。
一個優秀的畫家不單要具有高水平技術,更要有深邃的思想,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導演,什么典型氣氛中的典型人物,整幅畫面的氣氛與人物間的深刻、生動、必然可信的聯系,人物在特定環境中內心的感受變化,只要入畫,畫中每一個元素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誰是深刻的,誰是陪襯的,誰是痛苦,誰為驚恐,誰是無畏,誰又狡猾,誰該干什么想什么,必須是典型的深刻的,不可代替的,一個導演選定演員依導演的能力眼光思想,什么的演員給人什么樣的感受,感受不同品質自然也就不同,這是一個導演高明的能力體現……畫家是人物性格美的探索者,筆下的人物形神兼備,惟妙惟肖,給人以特有的美感、親切感、生活感,對生活極度的熱愛,人物題材相當廣闊,自然流露圖本人的性格特征。
隨著對東方藝術本源性的把握,與西方藝術精髓的碰撞融合,劉杰的目光,胸襟,視野隨之擴大和升華;選題、構思、技法和表現,悄然發生飛躍式的變化,畫家走著的正是一條關愛人性與發展和傳統學院派的藝術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相信,不久以后,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劉杰!
馬立華于濟南大學
請橫屏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