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感三百篇(6--10)
原創作者:尚貴中
6、文學與感動
文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文學即“人學”。
文學之所以受到歷代多人的鐘愛,是她即源于生活又能高于生活,既能塑造英雄豪杰的高大偉岸,也能剝析地痞無賴的猥褻卑鄙。
其實,文學的最偉大之處,是她在為人類提供精神美餐的同時,還能陶冶人的情操,并助人以修養。
唯這能不斷修養自己,并努力使自己日臻完美的人,才有可能被世人稱之為人。舍此,類于禽獸者多矣!
文學既然如此偉大、如此可愛,這就給我們的文學工作者和文學愛好者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為精神需求者提供“綠色的精神糧食”。
精神糧食不但要讓需要者“吃飽”,更重要的是要讓享用它的人感動,唯這“感動”才能使心靈受到啟迪,才能真正顯現文學的魅力。只不過“感動”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而實踐起來確是難上加難。
辛辛苦苦創作的一部作品,為了實現社會效益,將稿件投寄到報刊雜志社,你的功底首先要感動編輯,編輯不感動,你的作品就發表不了。
可悲的是,你的作品雖能感動編輯,卻不一定能感動讀者。可見,文章不感動編輯不行,不感動讀者更不行。其實,最要緊的還是先感動自己。自己都沒感動的作品,卻想去感動別人,這實在是難上加難。
不能感動人的作品不是很成功的作品。為了使作品更真實感人,讓我們面對自己的作品先感動起來吧!
7、精神不死
“人從母腹中一出世,便向死亡走去”。這句話說出來似乎有點不好聽,不管好聽與否,“死”一準是人生的終點。由“生”到“死”,這段時間距離就是“生命的長度”。
誰都知道生命有“長度”,恰又多數人夢想這長度能無限延伸;較少有人知道生命有“寬度”和“高度”,這寬度和高度就是你這一生在多個領域為人類創造了多少價值、做出了多少貢獻。唯這“寬度”和“高度”才真正體現了人生的價值。
人是否有“靈魂”尚有爭議,姑且暫將“靈魂”二字看成是“精神”二字。一個人的肉體死了,而精神卻有不死的。這精神不死的就是那些偉人、那些為人類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他們的精神有的能活幾百年,有的能活幾千年,有的甚至“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
刻意追求生命“長度”的人,“萬壽無疆”終成空話;努力拓展生命“寬度”和“高度”的人,“百世流芳”才有可能。
8、聰明與糊涂
一個人的生命肯定是自己的,而一個人活著卻絕不是單為了自己。
有的人日子過得滋潤,天天“幸福快樂”;有的人“命運不濟”,天天煩惱纏身。天天幸福快樂的人,夢里都在追求長命百歲;天天煩惱纏身的人,經常琢磨告別人間。
人這一生,活著不容易,想死則更難!尤其是當“上有老、下有小”時,試問誰能死得起?你若覺得確實有點死不起,你就會明白了:人活著在某種意義上講,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別人而活著。那些只為自己活著的人,不單是太自私,簡直是有點可惡!
人到底應該為誰活著,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或是自己和別人兼而為之,古往今來,哲人志士眾說紛紜,至今難以定論。“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一種境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觀的不同左右著一個人的志向和追求,志向和追求則決定著一個人的生命價值。
“為自己活著是聰明人,為別人活著是糊涂人”。你若能正確評價這話你就是個“聰明人”。
我觀
作為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想做聰明人,都不愿做糊涂人。而你若沒悟透“難得糊涂”,還算不上是真聰明。盡管你一生都覺得沒糊涂過,也只能說你是個小聰明。而你若真做到了該聰明時聰明,該糊涂時糊涂,那才是名副其實的大聰明!
9、愛與幸福
男人若果能娶得美女為妻,乃人生之大幸運。然而美女也易被別的男人看成是美女,難免另有“君子好逑”。如此豈不平添一份煩惱?古往今來為爭美女而早夭者大有人在。
我年輕時也想尋一美女為妻,然我非“俊男”,空有癡心妄想而已。及至兒女長到30多歲以后,體力漸弱,去遠地勞作漸煩。閑時再品不美不丑之妻,方悟古人“丑妻近地家中寶”之說。想一想真是太妙了!
夫妻能真心相愛,是家庭和諧穩固的基礎。
愛與人生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得到真愛的人是幸福的人生,得不到真愛的人是悲哀的人生;
只想得到愛,而不奉獻愛的人,是自私的人生;
盡力奉獻愛,而又不計較得到多少愛的人,是實實在在能感到幸福的人。
10、永恒的戀歌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蝶戀花的情景將花與蝶之間的愛演繹得淋漓盡致。
其實,花兒并不都是給人看的,有些花兒是專門留給人“想”的。因為有些花兒在有些人的眼里太美了,一看到它就想把它摘下來。而“規矩”卻是只許看不準摘。所以,這樣的花兒只能“想”。
“看花”能一飽眼福,而“想花”則能回味幸福。
“看花”與“想花”,其實都是在欣賞,只不過看花用眼,想花用心而已。
看、想,想、看,又都是被“牽掛”兩個字支配著。
牽掛是一種熱情,牽掛是一種愛。
一個不被人牽掛的人,很難體會到被愛的滋味;一個不牽掛別人的人,也很難體會到愛的幸福。
人只因有了相互的牽掛,心靈才會相通,只有心靈的相通,才能碰撞出“愛”的火花。
蝶戀花的行為可以說是“各取所需”——蝶兒求其花蜜、花兒借其授粉。
其實蝶戀花還有個“報恩”的說道。因為蝶兒的“四部輪回”:從卵到蟲——從蟲到蛹——從蛹到蝶——從蝶到卵……在輪回到蟲的時候,花兒的葉子和花瓣供養過它的成長。
正因為有了這前因后果的“緣分”,大千世界里才奏響了“蝶戀花”的美妙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