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開始,我們驅車9486公里,歷時33天,從柳州出發經214國道到318國道,走過云南、四川,走進西藏,來到布達拉宮、納木措、珠穆朗瑪……
回到家中十天了,翻看手機里的照片,雖然在旅行過程中每天都發過朋友圈,感覺仍有整理的沖動。面對一萬多張照片考慮再三,決定按照不同類別記錄一下…
西藏,一個在空氣都彌漫著宗教氣息的地方,寺廟隨處可見。有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院,有的是活佛轉世的開始之處…
許多人一生必去的地方一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于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
布達拉宮前辟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觀光客不計其數。1961年3月,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其為世界文化遺產;2013年1月,國家旅游局又列為國AAAAA級旅游景區。
文字記載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后來經過幾世達賴喇嘛的改建、擴建,形成如今的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的建筑。
布達拉宮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還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在拉薩我們前后呆了5天,去布達拉宮廣場三次,拍下了晴天、陰天、白天和晚上的布達拉宮……
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以迷人的風貌展現在“世界屋脊”上
布達拉宮宮殿高178米,外觀13層,內為9層。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布達拉宮就成為歷世達賴喇嘛的駐地,也是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政權的統治中心。紅宮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堂及經堂;白宮是達賴喇嘛處理政務和生活居住的地方,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布達拉宮舉行。
8月15日,我們來到拉薩的重頭戲~參觀布達拉宮。預約票的時間是下午一點半,須提前2個小時到參觀入口排隊等候。還好人不是太多……
路遇著民族服裝的藏民在等待參觀布達拉宮,當舉起手機準備偷偷拍一張照片時,小朋友很配合的做手勢,我反而覺得不好意思啦
參觀布達拉宮也是考驗人的體力活哦??,沿著臺階往上爬,沒有數,網上講從進入白宮開始到紅宮最高處共有1080級。可是如果從最下面往上數遠遠不止哦
布達拉宮無字碑是為紀念布達拉宮紅宮落成而立。1690年紅宮動工,于1693年完工;同年藏歷四月二十日紅宮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并在宮前立無字石碑一座以示紀念。
這個平臺是參觀入口最后可以拍照的地方,介紹說這里是達賴觀看歌舞的平臺。
白宮共七層,是歷代達賴喇嘛舉行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
至高無上的紅宮
紅宮共十三層,由達賴喇嘛的靈塔、佛殿、經堂等組成,歷任達賴喇嘛繼位坐床儀式便在此舉行。
布達拉宮內各種館藏令人目不暇接,各式各樣的佛像、佛塔、唐卡、奇珍異寶數不勝數,就是不允許拍照。這張紅宮上的金頂群照片是從網上下載的,說每個金頂代表一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是藏傳佛教最神圣的地方……
布達拉宮,一直神圣著、一直莊嚴著、一直神秘著...
布達拉宮,也將繼續神圣著、莊嚴著、神秘著...
朝拜者的圣地—大昭寺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根據記載,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時,兩位公主分別帶去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和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經。松贊干布在兩位公主影響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
大昭寺最初的名字“惹薩”后來成為這座城市的名字,并演化為今天的“拉薩”。因此,人們常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薩城”。
大昭寺作為“西藏的眼睛”,在西藏宗教文化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一直是各種重大佛事活動的中心,每日來此轉經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羅布林卡~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藏拉薩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紀40年代(達賴七世),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稱為拉薩的“頤和園”,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風格園林。
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位于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該地區最大的寺廟。
扎什倫布寺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周圍筑有宮墻,宮墻沿山勢蜿蜒迤邐,周長3000 多米。寺內有經堂57間,房屋3600間,整個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陽,殿宇依次遞接,疏密均衡,和諧對稱。
扎什倫布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主寺廟,第十一世班禪坐床20年中大多數時間都在這里度過的。
這是措欽大殿(“措欽”意為大法堂)是該寺最早建筑。殿前有一500平方米的講經場,是班禪向全寺僧眾講經和僧人辯經的場所。大殿內同時可容2000多人誦經。
這是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在扎什倫布寺出席2017年藏歷雪頓節(本照片是當時在現場的網友提供的)
扎什倫布寺最宏偉的建筑是強巴佛殿(大彌勒殿)和歷世班禪靈塔殿。
強巴佛殿,在扎什倫布寺西側,藏文叫做強巴康。內有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強巴大銅佛像,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銅佛像。(進入參觀不允許拍照)
強巴佛就是漢地佛教的彌勒佛,在藏傳佛教中,強巴佛是掌管未來的未來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視。
在西藏會經常看見“卐”這個符號。這張照片是在扎什倫布寺的強巴佛殿拍的,用綠松石鑲嵌而成。
據《藏漢大辭典》記載:“卐”有兩重意義:一為苯教教義,是苯教教徽。二為堅固,永恒不變。但是現在已經演變成藏族特殊的寓意吉祥如意的符號。
靈塔殿
扎什倫布寺的靈塔是歷代班禪的舍利塔。扎什倫布寺里修建的班禪靈塔共有 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禪靈塔祀殿被毀。1985年至1989年,十世班禪大師為 五至九世班禪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靈塔殿,取名叫“扎什南捷”(吉祥的天國)。
扎什倫布寺·靈塔殿(曲康夏),也就是四世班禪的靈塔殿。
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靈塔祀殿,殿內嚴禁拍攝。
參觀扎什倫布寺當日巧遇寺里的喇嘛在辯經,場面頗為壯觀。查資料介紹,喇嘛晉升考核時辯經是一個主要項目。
西藏最通靈寺廟—哲蚌寺
哲蚌寺系黃教(格魯派)六大寺廟之一,它坐落在拉薩市西郊約十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坳里,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創建。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一萬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
哲蚌寺位于拉薩西郊更丕烏孜山下。整個寺院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鋪滿山坡,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語意為'米聚',象征繁榮,藏文全稱意為“吉祥積米十方尊勝洲”,它是格魯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雪頓節是哲蚌寺最大的宗教節日,現已成為拉薩地區的最大節日之一。藏歷六月三十日“雪頓節”當天,先是以哲蚌寺為中心,清晨展覽巨幅佛像唐卡畫,接著舉行藏戲會演,實為僧俗同樂的樂節日。
我們為了親歷雪頓節盛況,特意在拉薩多住了兩天。雪頓節的頭一天專門去哲蚌寺考察路線:這里是第二天雪頓節展佛的地方,此刻靜悄悄的……
雪頓節展佛當天哲蚌寺里人山人海,我們往返徒步共計15公里參與其中。聽說不少藏民半夜兩三點鐘就到哲蚌寺排隊等待參拜…
這幅長40米、寬30余米的巨型強巴佛(藏傳佛教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唐卡在眾多信徒和游客的面前露出真容,這是哲蚌寺這座有著600年歷史的寺廟每年的展佛儀式。據說當天有十多萬人來到這里禮佛和朝拜,這里的文化讓人充滿虔誠與敬意……
辯經圣地—色拉寺
色拉寺全稱“色拉大乘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雖不如哲蚌寺宏達多彩,但這有西藏最著名的辯經儀式,辯經在寺內最北邊的辯經場舉行。但遺憾的是我們參觀色拉寺的時候是周末,不辯經。
位于珠穆朗瑪峰腳下,群山環繞中的絨布寺,是由蓮花生大師于公元8世紀創建的一座藏傳佛教寧瑪派寺廟。它海拔514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
絨布寺,全稱“拉堆查絨布冬阿曲林寺”,是屬西藏寧瑪派寺廟,是一個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絨布寺始建于1899年,位于珠峰北麓的絨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距離珠峰頂20公里,從這兒向南眺望,是觀賞拍攝珠峰的絕佳地點。
塔公寺,藏語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有“小大昭寺”之稱,是康巴地區藏民朝拜的圣地之一。
塔公寺,全名“一見如意解脫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著名寺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寺內保存有一尊與拉薩大昭寺相同的釋迦牟尼像。
傳說是文成公主入藏路經此地,模擬攜往拉薩釋迦牟尼像造一尊留供寺中。
因二者之間具有極其特殊和奇特因緣,因而有“凡愿到西藏拉薩朝圣而未能如愿者,朝拜康藏塔公寺釋迦牟尼像亦具有同等效果和功德”,所以塔公寺又有“小大昭寺”之稱。
小布達拉宮---葛丹松贊林寺
葛丹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坐落在云南香格里拉(中甸)縣城的佛屏山麓,是云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被譽為“小布達拉宮”。
這個寺廟雖然在云南,卻是我們西藏之旅第一個參觀的寺廟。感覺非常好,特別是分批免費講解使得我們對這個小布達拉宮了解不少(其他的寺廟講解都是收費滴)
7-8世紀時,佛教開始傳入迪慶地區,公元1678年,達賴喇嘛奏請康熙皇帝在中甸建立一座格魯教派寺院。寺院于1679年破土動工,歷時三年落成,是清康熙皇帝敕建的“十三林”之一。五世達賴賜名“葛丹·松贊林寺。這座寺院的建成,意味著佛教顯宗和密宗的結合,藏傳佛教由此深深滲入西藏社會中。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松贊林寺曾經是這個地區政教合一制度的最高機構,成為藏傳佛教信徒向往的吉祥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