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其重要性僅次于心跳和呼吸。因此,是否擁有良好的睡眠,對人體健康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正在忍受著睡眠障礙的困擾,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睡眠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失眠、嗜睡、睡眠中行為異常等,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有失眠、打鼾等。這些睡眠障礙并不是小毛病,它不僅關乎健康,甚至關乎生命。
任何不適都可能導致失眠
失眠是人們所熟知的睡眠障礙,近年來,有關機構和專家做過多項有關我國人群失眠率的調查,由于研究方法、取樣地區、目標人群等方面的差異,他們獲得的數據不盡一致,有的是38.2%,有的是43.3%,還有的是57%。數據雖有出入,但我們依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失眠現象十分普遍,失眠人群非常龐大。
北京海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于逢春介紹說,失眠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精神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軀體疾病、藥物應用、不良生活方式等。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障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寧說:"不良情緒是最主要的導致失眠的精神心理因素,研究表明,大約80%以上的失眠患者都是因為心理或精神方面的因素導致的,特別是在焦慮和抑郁患者中,有98%的人伴有失眠,而失眠者中抑郁癥的患病率則是非失眠患者的3倍。"
人類的生理活動是有晝夜節律的,如果由于倒夜班、倒時差等原因,打亂了這一節律,就容易失眠。另外,長期在平原生活的人到了高原地帶,尤其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也會發生失眠。
各種軀體疾病會導致人體發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并往往伴有各種不適癥狀,這些因素都可以引發失眠:一些疾病會伴有關節、肌肉疼痛,使人難以入睡,或頻繁醒來;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種肺部疾病均可導致失眠;胃腸道疾病患者常因胃酸反流、腹痛、腹脹等原因而失眠;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統感染的患者常常因尿頻而導致夜間多次起床,睡眠反復被打斷,從而發生失眠;患有不安腿綜合征的人,夜晚睡覺時下肢會出現蟲爬、蠕動、麻木等各種不適感,迫使其下肢發生不自主的運動,甚至不得不下床走動,導致入睡困難,或醒來次數增多;腦血管疾病患者中樞神經遞質失調,會造成包括失眠在內的各種睡眠障礙;此外,肝病、癡呆、腦炎、帕金森病、過敏等,也都可出現包括失眠在內的各種睡眠障礙,諸如此類的情況不勝枚舉。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會成員詹淑琴介紹說,一些藥物具有興奮作用,可以導致失眠。比如利尿藥、抗心律失常藥、抗高血壓藥、抗結核藥等,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引起失眠。
此外,失眠還與年齡因素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加,睡眠習慣也會發生改變,老年人一次性連續睡眠的時間縮短,睡眠結構也會發生變化,深睡眠減少,淺睡眠增加。"詹淑琴強調,"老年人往往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干擾睡眠的因素較多,因而比年輕人更容易出現失眠。"
“越是愛操心的人越容易失眠。"李寧強調,失眠還與性格相關,A型性格的人更容易失眠,他們做事認真、追求完美,考慮事情細致周到,思維縝密,容易發生焦慮,進而導致失眠。有的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也追求完美,有一點問題就焦慮,尤其是中老年人更為多見。
失眠的表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0分鐘不能入睡
每夜總睡眠時間不足6個小時
每夜醒來超過2次,醒后30分鐘不能重新入睡,或早晨醒來過早
多夢
白天頭暈、乏力、困倦、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