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希德家族
該家族建立的杰貝勒沙馬爾酋長國,又稱哈伊勒酋長國、拉希德酋長國,是一個位于內志地區的酋長國,存在于1836年至1921年間,首都位于哈伊勒。 “杰貝勒沙馬爾”直譯成中文是“沙馬爾部落之山”,沙馬爾部落(阿拉伯語:?????)是當時內志地區最強大的部落之一。這個酋長國由拉希德王朝統治,其疆域今屬于沙特、伊拉克和約旦。
杰貝勒沙馬爾酋長國國旗(1920年-1921年)
杰貝勒沙馬爾酋長國建立于1836年,由沙特皇室的世代仇家拉希德王朝(英語:al Rashid)統治。1891年,杰貝勒沙馬爾酋長國埃米爾穆罕默德一世·本·阿卜杜拉領導的軍隊和沙特軍隊在利雅得爆發穆雷達之戰,阿卜杜拉的軍隊大獲全勝,他將所有在利雅得的沙特人驅逐出城,這也直接導致內志酋長國的崩潰,其全部領土全部被杰貝勒沙馬爾兼并。剩余的沙特人流亡到科威特,已無任何反擊能力,因此杰貝勒沙馬爾立即向北方的奧斯曼帝國示好,并與其結盟。但是在19世紀,奧斯曼帝國已失去了原有的影響力和軍事作戰能力。
1902年,阿卜杜勒-阿齊茲成為沙特家族新的主人,在他登位后,立即帶領軍隊進攻杰貝勒沙馬爾,意圖奪回祖輩失去的土地,而且他的軍隊很成功,奪回了些許失地。經過多次沖突后,杰貝勒沙馬爾酋長國與阿卜杜勒-阿齊茲的軍隊在蓋西姆地區進行了一場惡戰,阿卜杜勒-阿齊茲的軍隊獲勝,且杰貝勒沙馬爾的埃米爾阿卜杜勒-阿齊茲·本·米塔卜-拉希德在這場戰斗中陣亡。
阿卜杜勒-阿齊茲·本·米塔卜-拉希德死后,杰貝勒沙馬爾的國力逐漸衰弱,其靠山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也走向毀滅,反而讓親英的沙特變得更加強大。1921年,杰貝勒沙馬爾被沙特擊敗并兼并,后者建立了沙特阿拉伯。
沙特家族
圖為沙特首任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費薩爾·阿勒沙特
沙特家族祖輩曾統治內志,后來被拉希德家族擊敗。1891年十歲的他隨父親流亡巴林,后又到科威特。1901年,在科威特埃米爾的資助下,帶領兄弟和親屬前往內志地區打擊親近拉希德家族的部落。1902年1月,率領約40人乘夜潛入利雅得,斬殺拉希德家族委任的市長,奪回了利雅得。隨即自稱利雅得埃米爾,標志沙特第三王國建立。
1902年6月,其父主動退位后正式成為沙特家族的領袖,其父則保留了伊瑪目的頭銜,作為國家的精神領袖。1904年出任內志埃米爾。1912年統一了內志地區。1913年奪取波斯灣沿岸的哈薩和蓋提夫地區,利雅得酋長國又被稱作內志和哈薩酋長國。1918年在胡馬爾擊敗漢志國王。1921年,加冕為內志蘇丹,同時獲得了伊瑪目的頭銜,國家也隨之更名為內志蘇丹國。他于當年徹底征服了拉希德家族的杰拜勒舍邁爾酋長國(哈伊勒酋長國)。1924年攻下圣城麥加,1925年吞并漢志,1926年又占領阿西爾地區,自封為蘇丹,1927年1月內志蘇丹的稱號改為內志國王。1932年9月23日改國名為沙特阿拉伯王國,出任首任國王。1953年11月9日病逝于塔伊夫。
哈希姆家族
哈希姆家族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繁衍而成的家族名稱,近代曾統治過漢志王國、伊拉克,至今仍統治著約旦。
其始祖是定居于麥加的古萊什部落哈希姆(約464年-?)。哈希姆的原名是阿穆爾,“哈希姆”之意是“掰開面餅的人”,這個稱號的由來是某一年麥加旱災時,哈希姆拿出自己的食物賑濟災民。哈希姆的曾孫即為先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將其女兒法蒂瑪許配給堂弟阿里,法蒂瑪生有兩子,哈桑和侯賽因,侯賽因的后人即發展成現代的哈希姆家族。哈希姆家族世代居住于麥加,獲得了謝里夫的稱號,身為“圣裔”的他們,歷來在穆斯林世界備受尊重。
1916年6月,漢志地區爆發反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阿拉伯大起義,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長、麥加大謝里夫侯賽因·伊本·阿里于1916年6月10日宣布獨立,建立漢志王國。1924年10月5日,侯賽因·伊本·阿里被迫將漢志國王之位傳與長子阿里·伊本·侯賽因。后漢志王國被伊本·沙特吞并,于1932年同內志、季贊、亞西爾一道組成了沙特阿拉伯王國。
侯賽因·伊本·阿里的次子阿卜杜拉一世后來擔任了約旦國王,其后代統治約旦至今。 1920年3月7日,敘利亞國家大會(Syrian National Congress)擁侯賽因·伊本·阿里的三子費薩爾·伊本·侯賽因為大敘利亞國王。但同年4月敘利亞被托管給法國,后者將費薩爾逐出敘利亞。他于是移居英國。英國政府擔心其托管地伊拉克局勢不穩,遂改直接統治為名義上的君主制。公民投票顯示96%的民眾贊同費薩爾之后,他同意成為伊拉克國王,于1920年8月登基。其后代統治傳至費薩爾二世,于1958年被自由軍官組織發動的政變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