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針灸學為山東董景昌據《內經》、《道德經》、《星宗》等醫易之學,秉承家學發展而來的奇穴及針灸方法學。董氏留與世人的不僅有特效奇穴,更有其特點鮮明的針灸方法學。然初學者難免局限于某病某穴的思路,難以變通。從目前發表文獻來看董氏奇穴應用亦多有淺顯之嫌,不能發董氏奇穴之奧。本人雖資歷尚淺,但望籍親歷之董氏奇穴醫案兩則,探討董氏針灸方法學之理,以便與十四經學靈活變通運用。
案一:患者范某,男性,32歲,左側肩胛內側疼痛一周,于2011年4月20日來我院針灸康復科就診,患者一周前無明顯誘因開始出現左側肩胛內側牽扯痛,久坐加重,查體腳椎3一5棘突壓扣痛,脊旁壓痛,脊旁左側肩胛內份條索樣改變,胸部DR未見異常,初診診斷為背肌筋膜炎,中醫診斷為寒痹,予針刺患側中渚,昆侖,夾脊,天宗,并予艾灸盒灸療,理筋正骨治療,次診患者無明顯減輕,考慮療程未夠,繼前法針三次,患者仍無明顯好轉。細查之,患者疼處喜按、鼻周略呈青灰色,舌質偏嫩,右關部細弦,考慮患者為木旺土虛,土不生金。選穴右側重子重仙,直刺五分深,不捻轉提插,留針時囑患者適當咳嗽活動患處,針畢患者自述疼痛減輕大半,為鞏固療效再予艾盒灸中脘半小時。患者周末下班時特來告知當日灸后回家便未再疼痛。按肩胛內側疼痛一般常見于年輕人含胸久坐,大小圓肌,菱形肌,豎脊肌勞損,脊柱受力不均,可合并胸椎小關節紊亂,輕者局部針刺配以手足太陽俞穴、理筋正骨等即可緩解,重者經上述處理后如病案中仍不恢復者亦不少見。案中疼痛部位在膀胱經上肺腧膏育左右,疼痛雖較為強烈,但喜按為局部經氣不足之癥,結合舌脈,辨證為木旺土虛,土不生金。前法雖應用灸法,然未解除肝木偏旺,木旺筋急,木旺乘土,土不生金均可繼續引起疼痛。重子重仙分別位于虎口下一寸、兩寸,大致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楊維杰(董景昌嫡傳弟子)所著(董氏奇穴針灸學),記錄:重子穴肺分支神經主治:背痛、肺炎、感冒、咳嗽、氣喘,重仙穴肺分支神經、心細分支神經,主治:背痛、肺炎、退燒、心跳、膝蓋痛。兩穴合用為董氏治療肩背痛最常用組合。然常用則會發現亦有肩背痛用此二穴多有不效者,為何?楊維杰主要據(醫學人門)臟腑別通論肺與膀朧通理論解釋二穴治背痛之機理;劉毅(董氏首席弟子王全明門下)解釋為:二穴手掌八卦圖上位于震宮,秉肺金之氣,取木象之用,但凡急性損傷辨證為肝筋急者均可取其佐金平木治之,亦根據其解部為肺、心,考慮十九病機“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用之。亦可據肺藏魄,“魄者,本能之由覺也”等五神藏理解。其不效的原因劉毅歸納為脾土不足不足以生金、弱金不能克木或時間醫學中運氣遇火運流年并有客氣為火加臨時肺金受克,用此二穴療效亦會欠佳,故臨證時當遵循(內經》病機十九條有者求之,無者求之之原則,審查病變之五行及其他相生相克之行以及注愈時間醫學的影響。
案二:患者胡某,女性,50歲,反復咳嗽氣喘10+年,加重7天,于院外經初步西醫解痙平喘抗炎治療療效不佳于2014年10月人院,因與本人相識,邀本人針灸治療,刻診:患者慢性病容,面色青灰,下領尤甚,氣緊心累,偶有咳嗽,咳嗽時偶有遺尿,無發熱惡寒,汗多濕衣舌暗苔薄,脈細。西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中醫診斷為喘證,肺腎氣虛夾寮證。治療予針水金、水通、土水、腎關,不捻轉提擂,留針40分鐘,針畢于尺澤穴刺血。患者初次治療即覺心累輕松,治療三次咳嗽氣喘汗多遺尿等癥均明顯好轉。
按:水通位于嘴角下四分,水金向里平開五分,解部均為腎神經,楊維杰注兩穴位于全息順象之下焦,倒象之氣管及肺之所在,故合用有補氣益腎之用,常用于治療肺腎不足之頭暈眼花,腰痛,氣喘等癥,土水穴取義為培土生金,腎關穴取義為培土治水,諸穴共湊溫補肺脾腎之功。久病必淤,宛陳者除之,于是便據“合治內府”取陰金之水穴既可去疾又有五輸穴同氣相求中相應(相應:主經旁及他經病變取本經上他經之穴位)之意。
董氏奇穴應用時雖有一些病的特效穴,但也孺靈活運用。如:靈骨大白可治療虛證為主的中風但遇到硬癱“肝筋急”則用重子重仙,亦可遵其“佐金克木、及五行同氣相求中相應相求”之法取十四經之穴,如:尺澤、少商,法不可拘泥一格。又如:可以將其毛刺翻馬穴中培土生金治皮膚病之法用在十四經中,治皮膚病可取太淵等等。文中兩案所列處方為董氏常用之處方,案一中重子重仙涉及臟腑別通論、后天八卦、十九病機、五神臟等理論,針法涉及動氣針法及倒馬針法;案二中水金、水通、尺澤、土水、腎關等涉及全息、五行相生相克,同氣相求中相應針法等。兩案也體現了董氏重視脾胃運化,五行生克,久病可予遠端刺血,重視全息,藏相等特點。董氏奇穴之所以取穴少,療效宏是因為常能將諸多針刺原理集中在某一兩穴上,因此學習董氏奇穴時光記住穴位是遠遠不夠的,學習其取穴上蘊含的諸多理論、針法方為上策,才能知常達變,才能將董氏奇穴中的精華與十四經穴融匯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