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稱為消渴病痹痿病,本病由消渴病引起,其臨床表現為痹證或痿證或兩者并見。本病主要由消渴病治不得法,陰津虧耗無以載氣,或燥熱亢盛,痰熱郁滯,傷陰耗氣,而致氣陰兩傷,經絡失活,血液運行受阻,脈絡失養、血脈失和導致肢體麻木、疼痛,甚則肢軟無力、肌肉萎縮等癥。
治療宜為益氣養陰、通經活絡、注重脾腎。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主肌肉,主四肢;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強健,主技巧。消渴病患者多為中年以上之人,若治不得法,脾腎俱虛。
驗方介紹
通絡止消方
【組成】太子參、黃精、狗脊、續斷、桑寄生、川牛膝、衛矛、刺猬皮、蜈蚣、土鱉蟲
【功效】益氣養陰、健脾補腎、通經活絡。
【主治】用于氣陰兩虛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癥見乏力、四肢麻木疼痛、舌質紫暗、脈澀。
本方是以益氣養陰為主,活血通絡止痛為輔的自擬經驗方,是治療氣陰兩虛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標本兼顧的有效方劑。據現代藥理研究衛矛能促進胰島B細胞再生,有明顯降糖作用,且可改善血液流變性,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抑制脂質過氧化,抗自由基損傷,提高紅細胞Na+-K十-ATP即酶活性的作用。蜈蚣、土鱉蟲活血、通絡、止痛,現代研究二者有鎮痛、抗菌、抗凝血、抗缺血缺氧、降血脂作用。
【驗案】白某,女,64歲。2021年12月10日初診。
患糖尿病4年,自2011年10月開始出現四肢末梢麻木,猶如蟻行,時有疼痛,下肢尤甚,血糖控制不穩定,遂特來求診。診時伴見神疲乏力,腰膝疲軟,日不甚渴飲,食納可,二便調,夜臥欠安,舌淡暗,尖略紅,苔薄白,脈沉弦細。
化驗空腹血糖10.8mmol/L,尿糖(+++)。
中醫診斷:①消渴病。②消渴病痹痿。證屬氣陰兩虛、經絡瘀阻。西醫診斷:①2型糖尿病。②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
治療:益氣養陰、健脾補腎、通經活絡。處方:太子參30g,黃精20g,狗脊10g,續斷10g,桑寄生30g,川牛膝30g,衛矛20g,猬皮10g,蜈蚣3條,土鱉蟲10g,黃芪15g,姜黃10g,葛根15g,每日l劑,水煎服,早、晚溫服。
上方加減約服40余劑,下肢末梢疼痛驟減,手足麻木、蟻行感基本消失,復查空腹血糖在7~8mmol/L,尿糖陰性。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之一,也是典型的由脈絡病變致氣絡病變的病理過程。所以在出現其癥狀之時要及時治療,不可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