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從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心理與個性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大體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業。
3歲和7歲在古代只是一個概數,但卻已被現代科學證明是非常有道理的。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姆,曾經對近千名兒童做了從出生到成年的追蹤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兒童5歲前為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歲之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余30%是在4~7歲之間獲得的,在7~17歲間僅獲得剩余的20%。因此,孩子從出生到7歲這段時期,對家長來說,是必須要密切關注和把握的。
孩子從出生到3歲被稱為嬰幼兒期,是兒童生理、心理發育最為迅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嬰幼兒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規則系統。在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的作用,讓自己正確的一言一行成為孩子模仿的范本。
這些話,你應該對0~3歲的寶寶說
與數字有關的詞語:對3歲前的孩子說與數字有關的詞語,比如1、2、3等純數字,以及準確說出十、百、千、萬等,對他們之后的數學能力有很大幫助。
與空間有關的詞語:準確的向孩子描述大小、形狀、距離、重量等等,都有助于幫助孩子理解兩個物體的空間關系,而空間感知能力是學習科學、高科技、工程學的基礎。
與毅力有關的詞語:無論一個人的天資多么聰穎,如果沒有恒心與毅力,很可能一事無成。孩子聽到越多表揚他們“毅力”的詞語,他未來就越可能堅強面對挑戰,取得更大的成就。
與自律有關的詞語:有些孩子能認真聽完一堂課并自覺完成作業,而有些則不能,這種自律性會延續他們一生。最新研究表明,一個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與撫養這個孩子的人的語言有關。
與同理心和道德感有關的話語:如果你表揚一個孩子的行為,這個孩子就會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堅持性;如果你表揚孩子這個人,他就會漸漸成長為一個高尚有道德心的人。
孩子的4到7歲為個性形成時期,也是他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時期,還是他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孩子從4歲起產生了自我意識,其逆反心理、好強、好表現、圖贊揚等個性特征不斷反映出來;同時,孩子在與人交往中,模仿、暗示、順從、競爭等行為特征相繼產生。
這些事,你應該對4~7歲的孩子做
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多地對孩子講話,就像對大人一樣,用正確且條理清晰的語言對他們說話,使他們能夠由此產生邏輯性的思維。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每天抽出一些時間,為孩子閱讀一些生動有趣的書籍;同時,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自己閱讀書籍,以及為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講故事等。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無論是穿衣吃飯、還是組裝玩具,都是非常好的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途徑。家長要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催促與不耐煩,讓孩子從中獲得滿足感并建立自信心。
培養孩子的協作能力:家長帶領孩子多參加團體型活動,在進行團隊任務、團隊游戲的過程中,讓孩子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領導力和接受失敗的能力得到提升,為其將來成為領袖型人物打好基礎。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孩子經常玩的角色扮演游戲,就來源于日常場景和想象的結合。家長讓孩子多參與文學、音樂、美術、手工等藝術類活動,也能夠很好的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的很多能力與遺傳因素有關,但通過后天有針對性的培養,將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如果您不夠了解孩子的先天能力,就為他定制一張基因生物信息身份證吧!我們通過先進的基因檢測技術,對與孩子成長息息相關的十余項能力,如認知能力、語言能力、計算能力、思維能力等,做出科學的檢測和評價,讓您更好的了解孩子的聰明才智,幫助您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朋友!
劃重點:基因生物信息身份證,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