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了是去年的什么時候,我的大學閨蜜給我推薦作家李娟的作品,我當時通過網易蝸牛讀書看完了她的《阿勒泰的角落》,雖然很喜歡,但是覺得不過癮。多年以來,我一直養成了看紙質圖書的習慣,總覺得紙質圖書比電子圖書看起來更舒服、更容易吸收。之后,我又抽空看完了她的《九篇雪》,兩本書都是講述她在阿勒泰夏牧場上的生活場景。
去年的雙十一,我通過網上查詢,又找到了她的《羊道三部曲》,于是購買。元旦假期及利用最近周末的時間,我看完了這三本書。每當拾起這三本書籍,我總有一種不想放手的感覺,想盡快看完;每當看這三本書時,她描寫的哈薩克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仿佛歷歷在目,總是看著看著不由感嘆、發笑。
《羊道三部曲》,是相互獨立而又不可分割的三部書,記錄了作者李娟跟隨哈薩克族的扎克拜媽媽一家,歷經寒暑,在粗獷蒼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區游牧生活的日子。分為《羊道·春牧場》、《羊道·前山夏牧場》和《羊道·深山夏牧場》,共計40多萬字。
《羊道·春牧場》是三部曲中的第一本,描寫她寄宿的哈薩克牧民們,逐水草而居、逐水草牧羊,生活艱辛而平淡,性格古怪而討人喜歡。美麗的自然風光、可愛的牧民朋友、艱苦的生活環境、繁忙的勞作,讓作者靜靜地體驗、虔誠的欣賞。
《羊道·前山夏牧場》是三部曲中的第二本,主要描寫前山夏牧場冬庫爾的生活。除了描寫牧民的生活日常外,還著重介紹了冬庫爾為數不多的鄰居們以及婚禮和舞會拖依上的人們。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們,無論多忙,總是熱情的招待上門的客人們。大家無論到哪家去串門,都會喝上熱騰騰的茶水,而燒茶喝茶是一年之中每天不斷重復的事情。單調的牧民生活中,如果有舞會,附近的人們都會帶著興奮、帶著好奇、帶著放松去參加,這時的他們,開始注意自己的著裝、開始做著提前的準備、只為一晚上的瘋狂。牧民們的生活因有可愛的鄰居而變得不再孤寂、因有可愛的孩子們而變得豐富充滿歡笑、因有稀少的舞會而變得不再單調乏味。
《羊道·深山夏牧場》是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本,講述他們來到深山夏牧場吾塞的生活情況。多日以來,哈薩克牧民們經過艱辛的轉場歲月,宰羊為樂,進入一年中最舒適豐饒的時光。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們,他們經常需要轉場。他們每一次的轉場、暫居,既要經過漫長的路程奔波,忍受我們常人無法想象的寒冷與饑餓,還要不停的忙碌,忍受無法堅持的瞌睡與疲憊。無論哪一家的牧民們,每天總是忙碌不停,即使很小的小孩,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任務。他們放羊、分羊、放牛、收拾氈房、煮茶、擠奶、熬奶、取水、剪羊毛、搓繩......很多吃的用的都是自給自足。如果哪個家庭突然有一人外出,整個家庭的勞動場面就會變得混亂,而其余的人們在此刻會會異常的想念外出的那一個人。經過長久的勞動,他們手腳已經長起了老繭、身體大傷沒有,小傷不斷,可是在原始的環境中,沒有人重視健康的問題,他們依然淳樸、堅強、快樂的生活著。
作者李娟通過她的文字真實的記錄了哈薩克牧民們的生活。沒有絢麗的文字、沒有驚人的事件,雖只是日常生活的記錄,可卻把哈薩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通過她的文字看到這個游牧民族所展現出的從容、堅強與智慧,讓我們不得不發自內心的去尊重與喜歡,讓我們覺得他們的生活竟如此珍貴與獨特。
也許是由于從小在農村生活又工作在農村的原因,喜歡的簡單純粹的東西、喜歡接地氣卻感人的東西,李娟的《羊道》就給我這樣的感受。內容樸實無華而接地氣,內容平凡簡單卻震撼人心。
作者說:羊走過的路,也是人走過的路。她在跟隨扎克拜媽媽一家一起生活的日子里,雖然跟隨羊道行進,可她與哈薩克族牧民們的認識、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日子就是她走過的不平凡的人生之路,經過大地、經過四季、經過親人和朋友、經過痛苦與歡樂。而我們每個人走過的路又何嘗不是如此?唯獨經歷,才能真實感受;唯獨認真對待,才能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