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學軍 來源:科學網
藥物性肝損傷指在用藥過程中藥物與肝臟直接或間接作用對肝臟所產生的毒害作用。其發生與年齡、性別、肥胖、飲酒、自身營養狀況等有關,尤其合并有肝臟基礎疾病時會增加用藥風險。撲熱息痛(APAP),又名對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謝產物,為常用解熱鎮痛藥物之一。常規劑量撲熱息痛是相對安全的,但在長期和(或)過量使用的情況下,易造成肝中心小葉壞死。嚴重者發展為急性肝功能衰竭。在英美等國家,APAP是導致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我國也比較常見。
有研究發現,氧化應激在撲熱息痛誘導肝損傷發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細胞內線粒體和細胞外炎癥細胞來源的活性氧是導致肝細胞損傷的重要原因,許多抗氧化物質具有預防撲熱息痛誘導肝損傷的效果。另外炎癥反應也是撲熱息痛誘導肝損傷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損傷過程中,一些炎癥因子明顯增加,中和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1等炎癥因子的作用能減輕肝損傷的發生。某些蛋白酶如細胞色素P4502E、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和JNK信號分子也參與撲熱息痛誘導肝損傷的病理過程。最近研究發現,細胞之間直接信息通道縫隙連接在藥物誘導肝損傷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十分重要。縫隙連接蛋白32(Cx32)是肝臟內縫隙連接的最主要類型,具有促進藥物誘導肝損傷的作用。Patel等發現,小鼠缺乏Cx32能耐受硫代乙酰胺誘導的肝損傷。藥物阻斷Cx32能緩解硫代乙酰胺或撲熱息痛誘導的肝損傷。
分子氫是宇宙中質量最小的氣體分子,研究發現氫氣具有多種治療疾病的效果,其主要作用方式是具有抗氧化抗炎癥和抗細胞碉亡等效應。過去研究曾經發現,氫氣治療肝臟疾病包括肝臟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Con A誘導的肝臟炎癥反應、血吸蟲病導致的肝臟損傷和非酒精性肝硬化等,但是氫氣對撲熱息痛誘導的肝損傷尚未見報道。飽和氫生理鹽水是一種方便經濟的給氫方法,具有和呼吸氫氣類似的效果,目前已經作為一種健康產品受到大眾的歡迎,也有許多研究希望嘗試將飽和氫生理鹽水作為治療疾病的手段。最新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外科Chang Liu小組對氫氣治療撲熱息痛誘導的肝損傷進行了系統研究,證明氫水這是一種有效預防撲熱息痛誘導的肝損傷的方法,論文最近在線發表在《世界胃腸雜志》上。
研究證明飽和氫生理鹽水能減少撲熱息痛誘導肝臟組織的氧化損傷和炎癥反應,緩解肝臟組織病理改變包括超微結構的變化,保護肝臟功能,能促進肝臟細胞的再生能力,這些作用可能于抑制縫隙連接蛋白Cx32,抑制細胞內信號分子JNK活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