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醫院的大夫和絕大部分痛風痛風,在診治過程中,僅查血尿酸,而忽視24小時的尿尿酸檢查,故在此有必要強調其重要性。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產物。人體嘌呤來源有兩種,內源性——依賴自身合成或核酸降解(大約600mg/d),約占體內總尿酸量的80%;外源性——攝入的嘌呤飲食(大約100mg/d),約占體內總尿酸量的20%。在生理狀態下,體內尿酸池為1200mg,每天產生尿酸約750mg,排出約800~1000mg,其中30%從腸道和膽道排泄,70%經腎臟排泄。
腎臟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血中尿酸全部從腎小球濾過,其中98%在近曲小管中段又被分泌到腎小球腔內,然后50%重吸收的尿酸在近曲小管中段又被分泌到腎小管腔內,在近曲小管直段又有40%~44%被重吸收,只有6%~10%尿酸排出。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尿酸的產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動態平衡,凡是影響血清尿酸生成和排泄的因素均可導致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尿酸在血液中的最高溶解度為420μmol/L,超過此值,尿酸鹽即易析出結晶而沉積于組織并引起炎性病變,例如沉積于關節,即引起大家熟知的痛風性關節炎,沉積在腎盂、輸尿管或腎小管及腎間質,造成腎損害,引起腎結石。
區分尿酸排泄減少抑或尿酸生成增多,對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臨床分型和指導用藥十分重要。既往臨床工作中大多以24小時尿尿酸定量法來加以區分,在攝取低嘌呤飲食5天后,若24小時尿尿酸排泄少于600mg(3.6mmol)則定義為尿酸排泄減少型,24小時尿尿酸排泄超過800mg(4.8mmol)定為尿酸產生過多型。也有學者建議采用尿酸排泄分數來分型。按下式計算尿酸排泄分數(FEUA),FEUA=(血肌酐X24小時尿尿酸)/(血尿酸X24小時尿肌酐),以百分數表示。根據尿酸排泄分數結果將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分為三型:排泄減少型( FEUA<7%)、混合型( 7%≤FEUA≤12%)及生成增多型( FEUA>12%)。該指標更能反映腎臟排泄尿酸的情況。
降尿酸藥物一般可分為三種:排尿酸藥(苯溴馬隆)、抑制尿酸生成藥(別嘌呤醇、非布司他)和尿酸分解藥(普瑞凱希),前者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而達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故其適合尿酸排泄減少型,而抑制尿酸生成藥主要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從而減少尿酸的生物合成使血尿酸下降, 故尿酸生成增多型療效更佳。因此,根據24小時尿尿酸或FEUA的臨床分型,排泄減少型以苯溴馬隆,而生成增多型或混合型以別嘌呤醇或非布司他加以治療,這樣更有利于正確選擇降尿酸藥物能夠達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
尿液生化指標的測定是臨床常規檢查,常用的標本類型有晨尿、隨機尿和24h小時尿。晨尿是濃縮尿,主要用于一些定性的檢查,如細胞、管型、結晶及細菌的鏡檢;隨機尿收集容易,便于急診檢查,例如尿淀粉酶的檢測;24小時尿則主要用于一些指標的定量檢測,最能反映患者一天的排泄情況。在臨床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收集24小時尿液是比較困難的,例如患者不能準確理解尿液收集的時間,大便時造成尿液的丟失,收集尿液時患者外出(特別是門診患者)等等均可以導致尿液收集偏多或者偏少,其誤差可達15%~30%;依從性差的兒童及排尿困難的危重患者也難以準確收集到24小時尿液。此外留尿以后還常存在尿液標本混勻不夠的缺點。因此臨床常有患者提出,為什么要檢測24小時尿標本?
尿酸本身其排泄有顯著的晝夜間的差異,而且還要受藥物的影響。何秋蓉等研究結果提示,晨尿、隨機尿的尿酸/尿肌酐比和尿酸/尿滲透壓比與24小時尿尿酸結果不相關,使用晨尿、隨機尿均不能真實反映患者尿酸排泄情況,因此尿酸的測定仍然需要采用24小時尿標本。
1. 首先應確定該病人是否有必要作此項檢查,凡已有腎功能減退,或有結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大量腎盂積水、尿潴留、排尿不暢等的痛風病人,尿尿酸測定均受影響,故無必要做此項檢查。
2. 第一天早8點將膀胱排空,尿液棄去,此后將連續24小時的尿液收集到盛尿容器內,在結束收集尿液的第二天早8點將再次排空膀胱的尿液收集于容器內,充分混勻全部尿液,準確測量并記錄總尿量(精確到毫升),取出50—100毫升送化驗室檢驗,余尿棄去。
3. 留取24小時尿量應精確無誤,留尿方法應正確,留尿之容器應放防腐劑。
4. 留尿前幾天起,即應停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避免高嘌呤飲食。留尿前一天及留尿當天,避免劇烈活動、大量出汗等。
5. 留尿當日應適當飲水(尤其是在夏季),如有腹瀉、嘔吐等脫水情況,應改期再作檢測。如有發熱、尿路感染或其他急性疾病,也應改期檢查。
6. 留尿完成后,應及時送醫院檢查,不要擱置家中,在夏天尤應盡快送檢,以免尿液久置后變質,影響檢查結果。收集尿液的容器應完好無損,蓋子應密封不漏,以免在送標本過程中尿液外溢。如只送部分尿液,則應事先將24小時尿量精確測量后記錄在化驗單上,然后再取200毫升左右尿液送檢。
7. 如在留尿過程中尿液被其他物質混入、污染,則應重新留尿。
8. 最好同時化驗24小時尿肌酐,并抽血化驗血尿酸、血肌酐。
1. 尿尿酸增多見于:①痛風;②組織大量破壞,核蛋白分解過度,如肺炎、子癇等,此時患者血、尿尿酸均增加,③腎小管重吸收障礙,如Fanconi綜合征、肝豆狀核變性,使用ACTH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此時患者血尿酸減少而尿尿酸增多;④核蛋白代謝增強,如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細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貧血、惡性貧血、淋巴瘤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2. 尿尿酸減少見于:①高糖,高脂肪飲食;②腎功能不全,痛風發作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