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那提大學的精神病學與行為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心理學教授StevenM. Strakowski談到兒童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
在過去5年左右兒童雙相情感障礙已取得越來越多的關注。有人擔心會出現過度治療。今天討論的一些指導原則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思考這一情況,尤其是當我們面對這里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青少年和兒童的時候。
首先,特別需要要認識到的是,雙相情感障礙事實上是年輕人的一種疾病。發病年齡的通常是青少年中、晚期。大多數患者在21歲以下發病, 這是一種終身疾病。所以一旦發病,需要多年與之抗爭。該疾病極具破壞性,因為它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發病。它妨礙了青少年的成長,有時還會干擾診斷,因此,治療尤為重要。
研究表明,如不及時采取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復發的周期會逐漸縮短。雙相情感障礙的早期是漸進式的,所以盡早治療可能會是阻止或延緩病情惡化的最好方法。
在為年輕患者做診斷時,有幾個注意事項:
首先,只有患者出現躁狂發作,才能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根據定義,Ⅰ型雙相情感障礙需要躁狂發作。Ⅱ型雙相情感障礙需要輕躁狂和抑郁發作。還有一些未特定型的雙相情感障礙則定義的比較寬松,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盡管如此,躁狂發作是診斷雙相情感障礙的第一個要素,令人困惑的是,這些孩子通常是先出現抑郁、焦慮和注意缺陷多動癥(ADHD)的癥狀,最后才表現出躁狂。
此外,躁狂發作之前可能會存在藥物濫用;更重要的是,首次躁狂發作后的第一年出現藥物濫用的風險似乎非常高,所以,藥物監測很重要。
盡管《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 里的診斷標準已經擴展到了成人,但它仍然是兒童診斷的黃金標準。兒童滿足這些標準,才能做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
其中有兩大標準:
通常最常見的是易怒和興奮。易怒也是一種常見且公認的青少年抑郁癥癥狀。
這種變化不僅僅是ADHD潛在多動的延續。
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癥狀和其他睡眠、追求特定的活動和觀念奔逸等等所謂的“B”的癥狀均需出現。
與成年患者的區別
兒童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與成人存在一些差異。例如,兒童的癥狀可能比較溫和、癥狀構成可能不那么明確;可能表現出混合發作或更多的抑郁癥狀。根據定義,易怒也是兒童抑郁癥的癥狀,那么其同時符合抑郁和躁狂的可能性自然增加。
兒童可能存在比成人更多的精神病癥狀。植物神經系統的癥狀或跡象,尤其是睡眠中斷,在雙相情感障礙患兒中程度可能相對較輕;相比成人的大腦,兒童或青少年的這些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最后,與成年人相比,兒童躁狂的發作不那么突然與急劇,可能會有更多的過渡階段,導致發作變得不那么清晰,但最后躁狂必須發作,否則不能區分雙相情感障礙和慢性疾病,這在診斷時尤為重要。
當我們考慮診斷雙相情感障礙時,他們的成長背景不容忽視。比如,11歲的孩子有假想的朋友,這可能不同尋常,但可能符合孩子的發展年齡,所以不會是精神病的征兆。
在判定孩子一些癥狀如欣快或沖動之前,需要去了解孩子處于發育的哪個階段,因為這可能只是孩子特有的行為或一些新的躁狂發作。了解孩子的背景非常重要,如果不清楚或不確定,那應該推遲而非倉促做出診斷。
在成人中, I型、II型及未特定型雙相情感障礙往往保持不變,不常會在這幾種類型中互相轉變,但兒童就不一樣。一個14歲并被診斷為未特定型或II型雙相情感障礙的孩子成年后可能會發展為I型雙相情感障礙。在對患兒進行隨訪或治療時應當記住這一點。
鑒別診斷
尤其是青少年,藥物濫用可導致許多類似雙相情感障礙的癥狀。現在廣泛流行的酒精、可卡因和鴉片,都可能會導致躁狂和抑郁癥狀,所以用藥史變得非常重要。
很多長期易怒的兒童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但后續的研究表明,這些兒童不太可能發展為雙相情感障礙,更多的顯示出復發性抑郁。根據DSM- 5標準可診斷為破壞性情緒失調障礙,特點是長期易怒而不是突發情緒狀況。破壞性和沖動行為障礙患者的一些表現可能看起來類似躁狂患者的行為,但通常患兒的表現并沒有DSM-5所預期的躁狂癥狀那樣廣泛而全面。
編譯自:醫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