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患者男性,47歲,失音一日就診。述昨夜歸漸聲音嘶啞,晨起發音聲低微,費勁,發音旁人還能聽到,乏力,微頭暈,素體弱,別無明顯伴隨癥狀。體瘦小,舌紅苔白中微厚,脈緩按無力。
思路:西醫急性咽炎?中醫考慮感冒,但沒有感冒的依據。
曾想到家父說“中氣不足,能使人失音,腎虛能使人喉痛”觀此患者皆符合中氣下陷之征。
診斷:暴喑
癥型:中氣下陷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枳殼,三劑隨訪痊愈。
組成:黃芪50克 黨參20克 甘草10克 白術30克
當歸10克 陳皮10克 升麻7克 柴胡10克
枳殼40克
案例二
患者女性,34歲,中等身材。肛門下墜、外翻感4月就診。述肛門下墜、外翻、微癢、不痛4個多月,勞累后更甚。曾到過3家醫院,診斷肛竇炎,輸液、灌腸(黃連素,慶大霉素等)治療,而且一直治療至就診時,有好轉但是不明顯,醫院建議手術治療,但本人想保守治療。近段時間出現頭暈、氣短、乏力,整日想睡覺,前來就診。
癥狀:肛門下墜、外翻、微癢感,不痛,頭微暈,氣短,乏力,勞累加重,舌紅邊有齒痕,苔薄白,脈虛無力。
診斷:肛癰?
癥型:中氣下陷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枳殼
組成:黃芪60克 黨參20克 甘草10克 白術30克
當歸10克 陳皮10克 升麻7克 柴胡10克
枳殼40克
上方五劑,日一劑,口服
思路1:患者所有癥狀都是氣虛的表現,中醫辯證就是一派氣虛下陷。
五劑復診,乏力稍好,頭微暈,氣短已失。肛門下墜、外翻感明顯好轉,仍舊癢,考慮“癢”要用點解毒的中藥,原方加大枳殼60克,加忍冬藤20克,紅藤20克,其他不變,再服七劑。
十二劑復診,除肛門下墜、外翻感外,其他癥狀沒有了。肛門下墜、外翻感明顯好轉。
思路2:考慮肛竇炎單純中醫治療本人沒什么經驗,心里沒底,就加用西藥甲硝唑250(0.5)兌慶大霉素80萬單位,用 20ml灌腸,日2次,同時考慮炎癥加赤勺60克,再服十劑。
組成:黃芪40克 黨參20克 甘草10克 白術30克
當歸10克 陳皮10克 升麻7克 柴胡10克
枳殼60克 紅藤15克 忍冬藤20克 赤勺60克
二十二劑后,患者沒來,隨訪說已經沒什么感覺了,就是怕吃藥用西藥長了有副作用,想停一段時間再服,后未來就診,亦未隨訪。
枳殼不可忽視的舉陷藥
枳殼,苦、辛、酸,溫。歸脾、胃經,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醫學啟源·主治秘訣》曰:“破心下堅痞,消食?!毙烈陨?,苦降下行,入氣分,理氣寬胸,消脹除痞,為破氣消積要藥。
張仲景治胸痹痞滿,用枳實(枳殼)為主要要藥,但是藥量不大。
祖父非常喜歡用枳殼,用量在5-80克不等,說:茲補藥加之用不膩,平常處方用藥加之幫助健胃助消化吸收,對肚子脹氣、消化不良、頭暈(氣陷、升低血壓)、皮膚癢、所有肚子等下墜感的、脫肛、胸悶痰多咳喘等等。尤其用于升舉不可忽視!是必用之品。枳殼臨床量在15克以下,行氣健胃為主,升提的功效不明顯或甚至沒有;50克以上則升舉之功效突出。
然而用枳殼配合人參或配白術或配補中益氣湯等,治療直腸脫垂,產后腸不收,子宮脫垂,胃下垂報道比比皆是,還有報道用單味大劑量枳殼120克煎劑治愈賁門失弛緩癥。
更是現代研究證實:枳殼可增強平滑肌的張力,用于有臟氣下垂,特別是氣滯胃下垂有特效。有明顯的升壓作用,持續時間較長,且少發生反射性心率減慢和節律紊亂;升壓時冠脈、腦、腎血流量明顯增加,血管阻力下降,心肌耗氧量及心率增加不明顯;肌肉及皮膚血管則阻力增加、血流量減少。有用于抗休克的報道。
到這,總算讀懂了祖父用枳殼的經驗!
轉自山野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