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過敏性鼻炎該怎么辦?教你幾招
廣安門醫院 張予
過敏性鼻炎,中醫稱為“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塞、鼻癢、噴嚏、流清涕為主要表現的鼻科常見病。早在古籍《禮記·月令》中已有“鼽嚏”的記載。在我國近年來發病率接近18%,且也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目前已經成為一種醫療負擔重,嚴重影響患者學習生活質量、生產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疾病。
過敏性鼻炎可以增加罹患鼻竇炎、中耳炎、結膜炎和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會,因此應受到廣泛關注。我耳鼻喉科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鼻炎方面積累了多年的臨床經驗,完成了大量科研工作。發揮中醫優勢,開展特色中藥口服加熏蒸,針法、灸法,藥氣熏鼻、鼻腔沖洗、耳穴壓豆、穴位按摩、三伏貼、三九貼、穴位貼敷等治療方法,收到較好的療效。
過敏性鼻炎的診斷
【癥狀】:以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表現
【局部檢查】:鼻腔粘膜蒼白水腫或紅腫
【實驗室檢查】:特異性過敏原檢查結果陽性或陰性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辨證治療
1.肺氣虛寒型
【證見】:鼻竅奇癢,噴嚏連連,繼則流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病者平素惡風怕冷,易感冒,每遇風冷則易發作,反復不愈。全身癥見倦怠懶言,氣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發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弱。
【治法】:溫補肺臟,祛散風寒。
2.肺脾氣虛型
【證見】:鼻塞鼻脹較重,鼻涕清稀或粘白,淋漓而下,嗅覺遲鈍,雙下鼻甲粘膜腫脹較甚,蒼白或灰暗,或呈息肉樣變。患病日久,反復發作,平素常感頭重頭昏,神昏氣短,怯寒,四肢困倦,胃納欠佳,大便或溏。舌質淡或淡胖,舌邊或有齒印,苔白,脈濡弱。小兒鼻鼽,以肺脾氣虛為多見。
【治法】:健脾益氣,補肺斂氣。
3.腎陽虧虛型
【證見】:鼻鼽多為長年性,鼻癢不適,噴嚏連連,時間較長,清涕難斂,早晚較甚,鼻甲粘膜蒼白水腫。患者平素畏風冷,甚則枕后、頸項、肩背亦覺寒冷,四肢不溫,面色淡白,精神不振。或見腰膝酸軟,遺精早泄,小便清長,夜尿多。舌質淡,脈沉細弱。
【治法】:溫腎壯陽,益氣固表。
4.肺經郁熱型
【證見】:多見于鼻鼽初起或稟質過敏者。患者遇熱氣或食辛熱的食物時,鼻脹塞、酸癢不適,噴嚏頻作,鼻流清涕,鼻下甲腫脹,色紅或紫暗,或見咳嗽咽癢,口干煩熱。脈弦或弦滑,舌質紅,苔白。
【治法】: 清宣肺熱,散邪通竅。
1、2、3型可以使用我科研制的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院內制劑”鼻炎1號”每次150ml,日2次,口服。該藥臨床應用已經有二十余年,總有效率在80%以上。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外治療法
針灸療法
(1)針刺法,每周2次,10次為1個療程。 可連續治療2-3個療程。
(2)灸法: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可連續治療2-3個療程。
2
耳穴貼壓法:每周1-2次,10次為1個療程,可連續治療2-3個療程。
3
熏蒸療法:用草藥方,水煎后,吸入藥蒸汽,每日2次,每次15-20min,同時口服中藥。
4
藥氣療法:以草藥適量置于袋中,置睡枕旁聞吸藥香氣味。
5
穴位敷貼療法:將特定的穴位貼貼敷于指定的穴位,每日1次。
6
三伏貼:運用中醫“治未病”理論和“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采用我院自制藥,于夏季初伏、中伏、末伏各貼1次,一次敷貼4h-6h,三年為一療程。經發放隨機調查表調查患者1000人次,評價有效率為93%。相關論文在2013年12月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發表。
7
三九貼:采用我院自制藥,于入冬時貼敷治療,三年為一療程。
8
按摩療法:雙手魚際互相摩擦至發熱后,貼于鼻兩側,沿鼻根至迎香穴往返按摩,至局部發熱為止,然后再由攢竹穴向太陽穴推擦至局部發熱,每日2~3次。也可用兩手中指于鼻梁兩邊揉擦20-30次,令表里俱熱,每日早晚各揉擦一回。并以掌心按摩面部及頸后、枕部皮膚,輕柔,每次10—15分鐘。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護理
1、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家中塵螨、毛毯或動物皮屑等。 不知道過敏原的應到醫院檢測。
2、平時少食用冰涼食品或較寒性食物。如冷飲、冰激凌、可樂、冰涼水果、盡量少食用牛羊肉海鮮類食品,避免辛辣刺激。
3、在空調環境時間不宜過長,電扇不宜直吹。季節性過敏可于發病季節外出時戴口罩。
4、偏冷天氣時,早晨起床后,可用手按摩迎香穴至發熱,再喝杯溫開水,外出注意防寒保暖。
5、堅持鼻腔沖洗。
6、遵醫囑用藥,不得隨意停藥或加減藥量
7、保障睡眠,適度休息,避免過于勞累。
8、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
本文作者為廣安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張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