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七十多歲老先生連續兩次夜間看急診,都是因為血壓高。但來院后測量血壓均為150/80 mmHg左右。追問病史,得知老先生為高血壓患者,平時血壓控制滿意。數日前夜間11點多,老先生自覺頭暈不適,自己測量血壓為160/90 mmHg,再次測量為170/100 mmHg,幾分鐘后再測為180/100 mmHg。自己服用降壓藥物半小時后血壓下降至150/70 mmHg左右。自此以后,每天晚上11點多老先生均為自己測血壓,每次測量血壓均增高,并且連續測量時一次比一次高。患者住院后進行動態血壓監測,結果顯示其血壓控制良好。這位患者的血壓波動顯然是由于精神緊張所致。因為他擔心夜間血壓增高,在緊張的情緒下測血壓肯定會較高,第一次發現血壓增高后精神更緊張,再次測量血壓進一步升高。
這個病例告訴我們,雖然鼓勵高血壓患者自己在家中測量血壓,但不要過于頻繁的測量,以免導致不必要的緊張并使血壓更加升高。
那么,高血壓患者應該多長時間測量一次血壓?一般來講,在接受藥物治療初期或調整降壓藥物過程中,每天測量2-3次為宜(如早晚或早中晚各測量一次)。過于頻繁的自測血壓容易影響測量準確性,甚至導致血壓明顯升高。病情穩定且治療方案固定的患者,每周測量1-2天,每天早晚各測一次即可。每次測量后均要記錄下來,再次就診時由醫生參考,以便了解其血壓控制情況。
郭藝芳,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委(兼高血壓工作委員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副會長、河北省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委、河北省醫師協會高血壓分會主委。《中華內科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中華心血管病雜志》、《中華全科醫師雜志》、《中國全科醫學雜志》編委,《中華高血壓雜志》與《中國心血管雜志》常務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