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這個名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隨著人們生活壓力與日俱增,負面情緒隨之而來很正常,不開心是在所難免的,那么怎么判斷到底是不是得了抑郁癥呢?
衡量的一個標準就是:情緒的持續低落,興趣或愉悅感的喪失,持續2周或以上時間,工作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抑郁癥的表現有哪些呢:
■ 每天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 (可以表現為心情沮喪,內心空虛,容易煩躁)
■ 每天大部分時間興趣或者愉悅感的喪失 (興趣愛好的減少或喪失)
■ 精力的下降,疲勞
■ 食欲的減退,體重下降
■ 睡眠障礙(可以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醒,早醒,夢多)
■ 反應遲鈍,思維遲緩
■ 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猶豫不決
■ 自我的無用感,無價值感,自責感
■ 絕望感,自殺想法和行為
對照上面所說的癥狀自我檢測一下
這年頭誰還沒點抑郁的情緒啊,得了抑郁癥不丟人。抑郁癥如同一團亂麻,患者自己可能越理情緒越亂,越是想要改善情緒可能狀況越糟,想要完全憑借自我的心理疏導走出抑郁有點困難。及時尋求醫生幫助服用抗抑郁藥物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抗抑郁藥物琳瑯滿目,該如何選擇呢?
下面聽聽專家為大家介紹一下抗抑郁藥物的種類
專家簡介
崔界峰,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996年畢業于山東濱州醫學院臨床醫療系,2005年獲得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現工作于北京回龍觀醫院,擔任心理研究室主任,從事精神科臨床、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心理學科研及計算機技術應用于精神衛生領域的研究。熟練掌握認知行為治療、催眠療法、心理動力學治療、敘事療法、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家庭治療、森田療法等心理治療。主要擅長根據患者癥狀或個人成長的輕重緩急,分階段地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催眠療法和心理動力學治療,并將各種心理治療流派有機結合,針對焦慮恐懼、各類人格障礙、憤怒煩躁、情感困擾、婚姻家庭關系、夫妻治療、性心理障礙、親子關系、網絡成癮、雙相情感障礙、有一定程度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幫助患者理解癥狀,了解自己,增強自我功能,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下面幫大家總結一下專家所講的抗抑郁劑的種類以及臨床應用劑量和副作用僅供大家參考:
抑郁癥不容小覷,除了關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重在預防:
1、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除了重視自我調節外,還應積極取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支持,爭取親朋好友的幫助,心理負荷較重,自己不易調節時,應及時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
2、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鍛煉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豐富經驗,從而促進心理健康。預防抑郁癥還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意志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等。
3、抑郁癥的預防還應自覺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可通過心理衛生課或講座,通過閱讀心理衛生書刊等途徑接受心理衛生教育,并把知識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努力保持心理健康,從而能很好的預防抑郁癥。
4、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心理調節包括調整認知結構,完善自我意識,塑造健全人格,抑郁癥的預防還要學會情緒控制,提高適應能力,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例如:寫日記、傾訴、運動、轉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