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醫學直播間 職稱論文的話題早已老生常談。'到底要發多少篇論文才夠?'反映出了眾多忙碌于一線的臨床工作者內心的無奈。 職稱的評定與論文直接掛鉤,不同職稱級別對論文的數量有不同的要求。 不管這一規定被多少人詬病,又或是多少省份出臺的政策對其進行松綁,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大多數臨床工作著來說,它依然是全國通行的法則。 ①評主治醫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篇以上,包括2篇,前兩作者; ②評副主任醫師。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主持承擔廳局級科研課題1項(前2位)或省級科研課題1項(前3位)或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前4位),均不包括列題或橫向課題到位經費5萬以上; ③主任醫師。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主持廳局級課題2項或省級課題1項或國家級課題1項,均不包括列題,或橫向課題的到位經費15萬以上。 由此可見,醫生晉升職稱對論文的篇數要求是不少的。對于繁忙的醫生來說,偏偏職稱論文的發表要求也多:對質量的要求、對時間的限制。 2015年丁香調研的一份'針對職稱晉升論文要求'報告顯示: 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情況并不樂觀,其中有 34.13% 的人尚無論文,占比最大,20.12% 的人只有一篇論文。他們離職稱晉升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距離。
一線臨床工作者要如何實際解決論文發布這一難題呢?
在即將舉行的《阿爾茨海默病全國臨床早期診斷精品培訓班》中,中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特別舉辦了國家級學術期刊登稿培訓環節。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已經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創辦了全國性學術刊物《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病雜志》,這是全國唯一一本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病雜志的國家級學術期刊。
培訓班期間將對有關登稿要求做詳細講解,實際解決臨床醫護人員發表論文的難題,全面提升發布高質量論文的能力。
《阿爾茨海默病全國臨床早期診斷精品培訓班》自首次開辦以來,獲得了醫療圈同行的一致好評。
培訓班為全國各級臨床醫務工作者搭建起了解、交流阿爾茨海默病最新研究進展和動態的平臺,特別對于神經內科、精神科、心理科、康復科等同仁來說,更是解決了臨床對于阿爾茲海默病患者診治的實際問題。
除了國家級學術期刊登稿培訓外,本次培訓還將圍繞量表識別與應用、量表選擇與定位、疾病評估與典型案例分析、評估現場實操與指導,系統學習神經影像、腦磁共振影像片科普等多維度的知識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