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患者,男性,37歲
主因“主動脈瓣機械瓣置換術后6年,發熱5天”入院
現病史
6年前主動脈瓣二葉畸形及重度反流置換機械瓣,術后傷口液化壞死,外院治療1月余,每年查UCG,堅持服華法林,監測INR1.5-2.5;
5天前受涼持續高熱,伴乏力,有畏寒、寒戰,Tmax40℃;
4天前右手中指突發腫痛;↓
3天前外院住院,血Rt示N%升高、PLT明顯下降;PCT明顯升高,心肌標志物(-)予抗生素治療,【WBC 6.0-3.5G/L,N% 90.2-75.9%,PLT 54-18G/L;PCT:2.64ng/ml;cTnI(-)】;
既往史
高血壓病10余年:既往最高150/110mmHg,我院除外繼發性高血壓,規律應用氨氯地平5mg,平素血壓控制在120/80mmHg左右,近5天停用;
吸煙史10余年:平均每天5-10支左右,近3年戒煙;
近一月可疑感冒病史,否認近期拔牙及口腔科就診病史,否認冶游史及藥物濫用史;
入院查體
神智清,精神弱,T 39℃,R 26次/分,HR 92次/分,Bp 90-100/60-70mmHg;
右手中指掌面第一指間關節處見黑色點狀壞死灶;
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明顯腫大,肺部呼吸音清;
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可聞及機械瓣音、3/6級收縮期雜音,可及舒張期雜音;
入院與院前血常規+感染指標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WBC 4.12G/L,NE 74.5%↑, HGB 138.0 g/l,PLT 24.0G/L↓
肝腎功電解質:ALT 49U/L,AST 53U/L,CREA 92.7μmol/L,K 3.80mmol/L
血氣分析:pH7.474,PCO2 31.1mmHg,PO2 101.8mmHg,SO2 98.3%
BNP:110.00pg/ml
心肌標志物:TNI 0.05ng/ml,MMB 0.5ng/ml
CRP:291.79mg/L↑
PCT:1.62ng/ml↑
心電圖
入院心電圖-第一份↓
入院心電圖--房室分離?↓
回顧換瓣術前后ECG↓
▲2011換瓣術前
▲2011換瓣術后RBBB
入院前ECG↓
▲入院前兩天
▲入院前一天:I°AVB+LBBB
入院ECG↓
▲入院當天:房室分離+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心電圖變化↓
入院病情特征
急性高熱,中毒癥狀
新發進展心臟傳導系統受累
血小板明顯減少
廬山真面目?
診斷思路(主要矛盾)
進一步方案
補充病史:否認近期口腔科就診史,否認咽痛、關節痛、皮疹、口腔潰瘍史,否認疫區旅游、接觸史
補充查體:口腔粘膜未見潰瘍,未見指甲下片狀出血,未見典型Janeway損害,全身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及波動感
進一步檢測:病毒學指標、血沉、ASO、血涂片ANA+dsDNA、類風濕因子、便培養、肥達反應
反復行UCG,明確人工心臟瓣膜情況
多次、不同部位,抽取血培養:應用抗生素前抽取;高熱、畏寒、寒戰時抽取;規范操作,避免污染
開始經驗性使用抗生素治療:萬古霉素+亞胺培南
監測血常規(PLT)、CRP、PCT,關注BNP、心功能、心標:血小板過低(2萬左右)減少華法林用量,監測PT+A
結果回報
ANA(-)、dsDNA(-)、抗JO-1(-)
柯薩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巨細胞病毒均(-)
肥達反應(-)
血涂片: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比例升高、易見巨大血小板
便常規+OB:正常
便培養:(-)
血常規及炎性指標
心肌標志物及BNP
ECG變化
▲入院當天:房室分離+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入院二天:I°AVB+偶有LBBB
UCG
▲入院三天UCG情況
.
▲UCG示贅生物
.
▲UCG示瓣周漏
血培養+藥敏
▲發熱3天(外院)
▲發熱4天(外院)
▲發熱5天(我院)
目前診斷
感染性心內膜炎
人工心臟瓣膜相關(PVE)
瓣周漏形成
病原菌
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治療調整
抗生素調整:亞胺培南+萬古霉素--萬古霉素+依替米星(6周)
支持治療:營養心肌;免疫球蛋白;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血常規及炎性指標反應情況
抗生素調整與體溫變化
肝腎功情況(抗生素副反應)
心臟傳導系統變化
▲入院第3天: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CVB);最長停搏時間3.58s;靜脈泵入異丙腎
▲入院第5天: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CVB);最長停搏時間6.28s;靜脈泵入異丙腎
抗感染有效但AVB加重
原因:累及瓣環周圍(解剖因素);主動脈瓣周形成局部膿腔1
治療措施
臨時起搏器植入?--加重感染擴散風險 1
藥物保守?--傳導系統受累進一步加重CVB,藥物無法起效
參考其他兩個病例:
--2011年Park MY等報道發熱6天入院,住院第4天(發病第10天)出現CVB,臨時起搏器植入術后立即手術
--2016年Hasebe H等報道發熱5天出現CVB,未行臨時起搏器植入,治療第55天手術(主動脈瓣狹窄IE)
不裝臨時起搏器行不行?
.
(▲病例介紹下)
第6天AVB及心臟停搏持續進展
▲反復出現持續長間歇;同時出現暈厥;靜脈泵入異丙腎無效;予臨時起搏器植入
監測床旁UCG情況
思考-手術時機選擇
早期手術:持續加重AVB,并出現長間歇伴暈厥;贅生物及瓣周漏--有加重趨勢
晚期手術:充分抗感染;明確病原微生物,感染治療有效
指南推薦-PVE合并CVB手術時機
ACC/AHA2014年心臟瓣膜病指南及2017年更新推薦早期外科治療(在充足的抗感染治療前)適用于:IE合并心臟傳導阻滯、主動脈或瓣周膿腫及感染持續進展患者(I B);金葡菌、真菌性或其他耐藥菌導致的左心IE(I B)
發病15天手術
▲術中見人工瓣膜贅生物及主動脈瓣周受累
術后情況
術后標本:細菌學培養(-)
術后UCG
主動脈瓣人工機械瓣置換術后;機械瓣功能正常;未見瓣周漏;雙房增大
術后ECG:持續CVB
▲術后1周仍為CVB,行永久起搏器植入術,轉當地醫院繼續治療
術后隨訪
術后持續使用萬古霉素至6周
監測無肝腎功能異常
至今未再出現發熱、血小板下降
3日前于當地醫院出院返家
病例總結
臨床思維錘煉
抓主要矛盾、一元論解釋
感染性心內膜炎,尤其主動脈瓣受累時,可累及心臟傳導系統,為本病少見表現
PVE合并房室傳導阻滯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早期手術治療